想看《后來的我們》緣于導演劉若英,不是她的歌迷,本也不是歌迷。記憶深刻是在一個視頻上唱她的那首巜后來》,舞臺上唱到哽咽,感性十足,十分可愛的樣子。大概是因為骨子里非常喜歡感性的女子,所以那次便記住了她的模樣和名字,她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也就去了,當然是邀請先生去的。
可看完才明白,對于年青人來說,也許就是一部關于前任的電影。不同的年齡就有不同的詮釋,于我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對感情的審視。
小曉,一個粗線條大性格的姑娘,沒上過多少學,性格直爽活潑積極樂觀,更重要的是還會抽煙喝酒罵粗話。
她和見清是在回家過年的火車上因為一張丟失的火車票相遇相識,又是同鄉住在一個街道,小曉那年的年夜飯是在見清父親開的小餐館吃過的。
見清喜歡上了小曉,是因為她會抽煙會喝酒還會爆粗口,和他這一介書生不一樣。
他們倆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在5年內在北京打拼扎根,變成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小曉實現夢想的方式是找一個地道的有房的北京男人成家落戶,于是她不停的變換著男友,不管是遲鈍的還是中年的,只要是北京的有房的只要人家愿意就能和她談戀愛。
見清實現夢想的方式是想努力成為一個游戲設計師在北京占有一席之地,為他所愛的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夢想是燦爛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見清當下還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因而也實現不了小曉的夢想。
所以從他們交往的那天起,小曉壓根就想也沒想過見清做他的男朋友,見清同樣想也沒想過要做小曉的男朋友,他盡管喜歡著卻只是默默守護在小曉的身旁,在她一次次失戀后,安慰她,保護她,卻不敢說一句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她和見清逛街時才發現她的男朋友正領著他的媳婦和孩子有說有笑地穿梭在人群中。那一刻,她除了自己被置于小三境地的尷尬,更有的便是對夢想的失望。
那天,只有見清一直毫不嫌棄地陪著她,他總是在她落難倒楣心情差的時候,放下手邊的一切第一時間趕在她的身邊保護她。
可是后來見清沒了音信,她聽見清出租房里的朋友說,他進去了。最后才明白,他為了替她出氣便狠狠地揍了那個騙她的結了婚的中年男人,被報警進了局子。
小曉去警局探望見清,卻被拒絕。過年的時候,小曉回到老家替見清打圓場,回家向見清父親報平安陪見清父親一起過年吃粘糕。
出獄的那天,小曉去接他。一個男人最難堪的怕就是此時,讓一個喜歡的女孩子看到自己最落魄的樣子,就算是為了她。
于是他一個人走出獄門目不斜視地往前走。
小曉眺皮地跟在他的身后,一點都不在乎得大大咧咧地喊:我又找了一個男朋友,他沒車沒房沒工作......你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那一刻,小曉就決定去跟這個一無所有的男人了,他為了她,可以"上九天撈月,下五洋捉鱉,"可他還沒來得及上九天,也還沒來得及下五洋,他就先為她坐了牢。和她的夢想------一座大房子、在北京扎根相比,一個男人對他真心的好似乎才是更重要。
那一刻,她曾經歷的戀愛過往和見清對她默默地付出,變成了她重新思考愛情的動力,她終于放下了曾經的夢想,毅然決定和一無所有的見清談一場真正的愛情了,小曉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小曉了。
于是兩個年青人一起住在雜亂和昏暗的地下室里,撿個別人遺棄的舊沙發,頭頂頭吸掇一碗方便面,小曉為了省錢寧可等公交也不舍得打出租,兩個人盡心盡力打拼著他們的北漂生活。兩情相悅沒有芥蒂時又豈怕苦日子,苦中作樂照樣擋不住他們的歡聲笑語。
那年被房東趕出了出租房,他們仍然回家過年,虛榮的見清遭到同學們的背后奚落,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內心頗為消沉且沮喪。酒還沒有醒便就要小曉開著租來的車子返回北京城。
路上見清說酒話,責備小曉對他失去了信心,看不起他,認定他這一輩子就在北京買不起房,才放棄掉了有房子的夢想。
小曉百口莫辯,情急之中爆出了粗口,一語道破天機:你他媽就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見清想要什么呢?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他對愛情的宣言。他把小曉要一套大房子的夢想當做自己實現夢想的一個基本目標,可面對生活的窘迫,事業的瓶頸,他對前景充滿了擔憂,他對自己的能力也充滿了質疑,此時他多么渴望小曉能給他信任和鼓勵,幫助他尋找方向和出口,平添努力的勇氣。
一個處于低谷中的男人最怕的就是來自愛人的否定,哪怕是自我臆想和揣測。他自卑和失望到了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他分明從小曉的眼神里看到了迷茫。
于是在一次客服回訪中,他終于忍不住發泄了火山一樣壓抑在內心的情緒,換來的卻是一頓爆打,最終沉寂在游戲大戰中,逃避現實,似乎真的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還和房地產女老板網上聊天搭訕。
小曉再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便做了離開的決定。
在分手的那一刻,他們對侍在地鐵的門口,眼里都充滿了期待。
"我多么希望你跑下地鐵跟我回家,可我又有什么勇氣能留下你呢?我實現不了自己"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宣言,我給不了你大房子,也給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感,尤其跟著我吃苦受罪,還不如順勢而為就此放手。如果你真的愛我真的信我怎么又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選擇離開。"
"你窮的連夢想都沒有了,只剩下了自己,可你連安全感都不曾讓我擁有,讓我怎么去相信你的愛呢?也許你早已厭倦了我們,不然你的眼睛里怎么會只有大房子,一意孤行而妄加猜測呢?你讓我拿什么勇氣去和你同風雨,共患難?"
其實兩個人,有時候就是你想要的ta給不了,你心里想的ta懂不了,你以為的苦是 ta的甜,你以為的無所謂卻是ta所在乎的,你以為的愛ta卻只是喜歡而已。
所以最后分開的都是因為總有那么一個人經不起傷害,受不了打擊,懷疑著愛情,保留著尊嚴,總是無法信任彼此對愛的誠意,然后在風雨飄搖中選擇擦肩而過,經不起打磨和考驗的愛情還算什么愛情,留下了放在婚姻里也是禍患。
正像十年后他們再次相遇,才有了這樣的對話:
見清問,如果當初你沒有離開,后來的我們會不會和現在一樣;小曉回答:如果當初你沒有分手,那我們后來也會分手。見清又問,如果當時足夠有錢能住上大房子,小小說,那也許你能找不下十個小三。小小又說,如果當初你踏上地鐵和我一起走,我會跟定你一輩子;見清又問,如果當初我們結婚了,那是不是現在的我們會不一樣;小小回答:那也許早就離婚了。
其實就算當初見清踏上地鐵和小曉走,也不見得就是一輩子,世事多變,前方的路誰也辨不清。內心有太多的迷惑和假設,有太多的得失心和懼怕心,如此多的羈絆和不信任怎么又敢輕易走進婚姻的圍城呢?
在風雨中打磨過的真愛,從來都不會敗給一座大房子,互相滋養和互相鼓勵彼此促進成長的愛情從來也不會敗給世俗和時間。
所以就算后來見清研究出游戲,掙了大錢,真的買了大房子,見清去讓小曉一起住,小曉說:沒和你一起過苦日子,你又怎么知道我愿意去和你一起過你以為的好日子。
可是別忘了也還有那么一句:虎落平川你不陪 ,東山再起你是誰?
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尤其說他們互為不懂,還不如說他們只是沒有深愛而已。
見清在游戲發行電視感言中說:其實我非常感謝一個人,她一直相信我,給我信心,給我鼓勵,相信我一定能夠成功。這也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自我成全,自我安慰而已。
所以無論后來他們有多么美的機場邂逅和巧逢,有多么美好的追憶,都特顯矯情。
青春沒有對錯,愐懷沒有答案,沒有走的路全是設想。小曉的一句"l? MiSS? you? 無論是"我想你",還是"我錯過你了",都是對現實的不滿,原以為還能遇到一個比ta對自己更好的人,沒想到,見清才是最好的那一個,她真的錯過了。
也許那些前任的意義只是讓人們學會怎樣更好的去理解、懂得,珍惜和信任,活好當下,珍惜眼前人,做一個在風雨中不逃脫,守護真愛和幸福的人。
見淸的父親寫給小曉的信令人感動,其中的一句話也讓人深思:“緣分,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是啊!能夠經得起推敲的感情一定是:寧可負此生,也不負對方。誰說"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其實他們只是不懂不幸會比幸福來的更容易,得到幸福的人比得到不幸的人更努力更包容更坦然更堅持,經歷過風雨的幸福和真愛從來都不會被禁錮在一座大房子里。
想看《后來的我們》緣于導演劉若英,不是她的歌迷,本也不是歌迷。記憶深刻是在一個視頻上唱她的那首巜后來》,舞臺上唱到哽咽,感性十足,十分可愛的樣子。大概是因為骨子里非常喜歡感性的女子,所以那次便記住了她的模樣和名字,她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也就去了,當然是邀請先生去的。
可看完才明白,對于年青人來說,也許就是一部關于前任的電影。不同的年齡就有不同的詮釋,于我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對感情的審視。
小曉,一個粗線條大性格的姑娘,沒上過多少學,性格直爽活潑積極樂觀,更重要的是還會抽煙喝酒罵粗話。
她和見清是在回家過年的火車上因為一張丟失的火車票相遇相識,又是同鄉住在一個街道,小曉那年的年夜飯是在見清父親開的小餐館吃過的。
見清喜歡上了小曉,是因為她會抽煙會喝酒還會爆粗口,和他這一介書生不一樣。
他們倆都有自己的夢想,希望在5年內在北京打拼扎根,變成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小曉實現夢想的方式是找一個地道的有房的北京男人成家落戶,于是她不停的變換著男友,不管是遲鈍的還是中年的,只要是北京的有房的只要人家愿意就能和她談戀愛。
見清實現夢想的方式是想努力成為一個游戲設計師在北京占有一席之地,為他所愛的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夢想是燦爛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見清當下還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因而也實現不了小曉的夢想。
所以從他們交往的那天起,小曉壓根就想也沒想過見清做他的男朋友,見清同樣想也沒想過要做小曉的男朋友,他盡管喜歡著卻只是默默守護在小曉的身旁,在她一次次失戀后,安慰她,保護她,卻不敢說一句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她和見清逛街時才發現她的男朋友正領著他的媳婦和孩子有說有笑地穿梭在人群中。那一刻,她除了自己被置于小三境地的尷尬,更有的便是對夢想的失望。
那天,只有見清一直毫不嫌棄地陪著她,他總是在她落難倒楣心情差的時候,放下手邊的一切第一時間趕在她的身邊保護她。
可是后來見清沒了音信,她聽見清出租房里的朋友說,他進去了。最后才明白,他為了替她出氣便狠狠地揍了那個騙她的結了婚的中年男人,被報警進了局子。
小曉去警局探望見清,卻被拒絕。過年的時候,小曉回到老家替見清打圓場,回家向見清父親報平安陪見清父親一起過年吃粘糕。
出獄的那天,小曉去接他。一個男人最難堪的怕就是此時,讓一個喜歡的女孩子看到自己最落魄的樣子,就算是為了她。
于是他一個人走出獄門目不斜視地往前走。
小曉眺皮地跟在他的身后,一點都不在乎得大大咧咧地喊:我又找了一個男朋友,他沒車沒房沒工作......你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那一刻,小曉就決定去跟這個一無所有的男人了,他為了她,可以"上九天撈月,下五洋捉鱉,"可他還沒來得及上九天,也還沒來得及下五洋,他就先為她坐了牢。和她的夢想------一座大房子、在北京扎根相比,一個男人對他真心的好似乎才是更重要。
那一刻,她曾經歷的戀愛過往和見清對她默默地付出,變成了她重新思考愛情的動力,她終于放下了曾經的夢想,毅然決定和一無所有的見清談一場真正的愛情了,小曉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小曉了。
于是兩個年青人一起住在雜亂和昏暗的地下室里,撿個別人遺棄的舊沙發,頭頂頭吸掇一碗方便面,小曉為了省錢寧可等公交也不舍得打出租,兩個人盡心盡力打拼著他們的北漂生活。兩情相悅沒有芥蒂時又豈怕苦日子,苦中作樂照樣擋不住他們的歡聲笑語。
那年被房東趕出了出租房,他們仍然回家過年,虛榮的見清遭到同學們的背后奚落,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內心頗為消沉且沮喪。酒還沒有醒便就要小曉開著租來的車子返回北京城。
路上見清說酒話,責備小曉對他失去了信心,看不起他,認定他這一輩子就在北京買不起房,才放棄掉了有房子的夢想。
小曉百口莫辯,情急之中爆出了粗口,一語道破天機:你他媽就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見清想要什么呢?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他對愛情的宣言。他把小曉要一套大房子的夢想當做自己實現夢想的一個基本目標,可面對生活的窘迫,事業的瓶頸,他對前景充滿了擔憂,他對自己的能力也充滿了質疑,此時他多么渴望小曉能給他信任和鼓勵,幫助他尋找方向和出口,平添努力的勇氣。
一個處于低谷中的男人最怕的就是來自愛人的否定,哪怕是自我臆想和揣測。他自卑和失望到了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他分明從小曉的眼神里看到了迷茫。
于是在一次客服回訪中,他終于忍不住發泄了火山一樣壓抑在內心的情緒,換來的卻是一頓爆打,最終沉寂在游戲大戰中,逃避現實,似乎真的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還和房地產女老板網上聊天搭訕。
小曉再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便做了離開的決定。
在分手的那一刻,他們對侍在地鐵的門口,眼里都充滿了期待。
"我多么希望你跑下地鐵跟我回家,可我又有什么勇氣能留下你呢?我實現不了自己"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宣言,我給不了你大房子,也給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感,尤其跟著我吃苦受罪,還不如順勢而為就此放手。如果你真的愛我真的信我怎么又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選擇離開。"
"你窮的連夢想都沒有了,只剩下了自己,可你連安全感都不曾讓我擁有,讓我怎么去相信你的愛呢?也許你早已厭倦了我們,不然你的眼睛里怎么會只有大房子,一意孤行而妄加猜測呢?你讓我拿什么勇氣去和你同風雨,共患難?"
其實兩個人,有時候就是你想要的ta給不了,你心里想的ta懂不了,你以為的苦是 ta的甜,你以為的無所謂卻是ta所在乎的,你以為的愛ta卻只是喜歡而已。
所以最后分開的都是因為總有那么一個人經不起傷害,受不了打擊,懷疑著愛情,保留著尊嚴,總是無法信任彼此對愛的誠意,然后在風雨飄搖中選擇擦肩而過,經不起打磨和考驗的愛情還算什么愛情,留下了放在婚姻里也是禍患。
正像十年后他們再次相遇,才有了這樣的對話:
見清問,如果當初你沒有離開,后來的我們會不會和現在一樣;小曉回答:如果當初你沒有分手,那我們后來也會分手。見清又問,如果當時足夠有錢能住上大房子,小小說,那也許你能找不下十個小三。小小又說,如果當初你踏上地鐵和我一起走,我會跟定你一輩子;見清又問,如果當初我們結婚了,那是不是現在的我們會不一樣;小小回答:那也許早就離婚了。
其實就算當初見清踏上地鐵和小曉走,也不見得就是一輩子,世事多變,前方的路誰也辨不清。內心有太多的迷惑和假設,有太多的得失心和懼怕心,如此多的羈絆和不信任怎么又敢輕易走進婚姻的圍城呢?
在風雨中打磨過的真愛,從來都不會敗給一座大房子,互相滋養和互相鼓勵彼此促進成長的愛情從來也不會敗給世俗和時間。
所以就算后來見清研究出游戲,掙了大錢,真的買了大房子,見清去讓小曉一起住,小曉說:沒和你一起過苦日子,你又怎么知道我愿意去和你一起過你以為的好日子。
可是別忘了也還有那么一句:虎落平川你不陪 ,東山再起你是誰?
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尤其說他們互為不懂,還不如說他們只是沒有深愛而已。
見清在游戲發行電視感言中說:其實我非常感謝一個人,她一直相信我,給我信心,給我鼓勵,相信我一定能夠成功。這也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自我成全,自我安慰而已。
所以無論后來他們有多么美的機場邂逅和巧逢,有多么美好的追憶,都特顯矯情。
青春沒有對錯,愐懷沒有答案,沒有走的路全是設想。小曉的一句"l? MiSS? you? 無論是"我想你",還是"我錯過你了",都是對現實的不滿,原以為還能遇到一個比ta對自己更好的人,沒想到,見清才是最好的那一個,她真的錯過了。
也許那些前任的意義只是讓人們學會怎樣更好的去理解、懂得,珍惜和信任,活好當下,珍惜眼前人,做一個在風雨中不逃脫,守護真愛和幸福的人。
見淸的父親寫給小曉的信令人感動,其中的一句話也讓人深思:“緣分,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是啊!能夠經得起推敲的感情一定是:寧可負此生,也不負對方。誰說"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其實他們只是不懂不幸會比幸福來的更容易,得到幸福的人比得到不幸的人更努力更包容更坦然更堅持,經歷過風雨的幸福和真愛從來都不會被禁錮在一座大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