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很感激擁有圖書館志愿者這份差事,每周值兩次班,其實絲毫感覺不到累。因為我在讀架的過程中,總會不經意得用眼睛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然后拿下來翻開一看:正是心之所屬。就像武陵人誤打誤撞找到了世外桃源。如果不當圖書館志愿者,我會根據自己興趣和別人推薦去找書,但不會這么偶然發現如此多的喜歡的之前未曾了解到的書籍。
? ? ? 比如今天我讀75架的時候,發現了肖復興先生的《我的讀書筆記》,頓時兩眼放光。小學生時代,曾經被肖復興先生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吸引進去,講的也是他小時候了和葉圣陶先生之間的趣事。自那之后,我會格外注意夏天村莊屋墻外那片充滿生機的植物。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很神奇我沒有再讀過肖復興先生的任何一部作品。但我心里有感應他是一位好作家,等我有空閑了一定會再讀他的著作!如此一來,就有了今天冥冥之中的際遇。因為每個看書人都會有自己的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筆記是有感而發的,是自己的心路歷程,不是任務式的記錄,所以對自己來說,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之一,因為記錄了你成長的人生軌跡。我也會記一些筆記,所以很想看看肖復興先生都記些什么呢?大作家會有哪些看書感悟?
? ? 翻開第一頁就是自序,這是肖復興從童年到老年的閱讀經歷,很大的跨越感。隨著先生的筆記,我也穿越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第一本書的作用力。我實在是忘記童年讀的第一本課外書是什么了,有好多書對我產生過巨大的作用力,像楊紅櫻童話集,楊紅櫻書還沒有火爆的時候,我去書店隨意借的,那是四年級,每天中午看一會,中午時間都舍不得用來睡覺。孟小喬和蜜兒之前的種種總讓我浮想聯翩,世界上會不會真的有幫助孟小喬的仙女?她真的會在我們上課的時候隱身在風扇上或者屋梁上嗎?還有一本是約翰娜斯比利的《海蒂》,因為實在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前前后后一共借了三次,看了三遍,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海蒂爺爺的房子在山上,很簡陋,爺爺在房子里用草堆堆起了一個很高很軟的草床,海蒂一點也不嫌棄而是很高興,她爬到上面睡覺,一抬頭就可以看到窗外滿天的星星。然后我一直幻想著,我也可以有這樣的房子,靠窗一抬頭就望見滿天星星?。另外這本書有一種親切感,我能從海蒂的爺爺身上尋覓到我爺爺的影子。好像在讀我和爺爺的一些故事。雖然爺爺離開我很久了。我上初中的時候有段時間爸爸回老家翻新舊宅,我就一直有一個念頭:蓋一間最簡單的平房就好了,這樣夏天偶爾回老家,我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滿天星星,像海蒂那樣。但是房子當然不是按照小孩想的那么簡單蓋的。最后房子前邊又蓋了儲藏間,正好擋住了看星星的視線。我只能空想一下了,其實自己也知道想得太簡單,實現的幾率很小。但是童年的書作用力真的至關重要,潛移默化影響你一生。
? ? ? 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在小區里陪著姨一家散步,雖然姨是位高中老師,但我覺得她早已是告別少女情懷的一位家庭主婦了,可能也不會了解我的情感吧。但是那天晚上我們在足球場上一圈又一圈走著,我不時仰頭看看深邃的夜空,很享受,和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就聊起了星星,她說她們小時候在生產隊里,都有一個長灣,夏天涼快晚上不回家睡覺,都在長灣里守著糧食,睡覺前一抬頭就是滿天星星?,沒有樓房,所以看到的是整片而不是四角的天空很漂亮,星星多又亮。我早已臆想出了那一幅畫面。“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是人生路上無可取代的一棵大樹,綠蔭如蓋,將庇護我們從小到老。”初中學的沈復的《童趣》,則是我古典文學的啟蒙。讀起來總是有種畫面感,刻在了腦子里。“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小時候確實是這樣,看到一群螞蟻,要蹲下來看好久,看的很細致入微。這是印象最深的教材上的文言文之一。
? 放假前也是讀架時發現了一本《國學與紅學》,我會讀一些紅學的書,但不多,我也不去研究什么證據,但是知道很多紅學界名人的名字,我當然沒有能力對紅學大家點評什么,但自認為對他們的一些觀點不敢茍同。但是直到翻開這本書,所有的觀點我都是那么的贊同。我真的感謝劉夢溪老師的這本書。對主角的評價和我的想法是那么的一致。大觀園女兒們中,論心機之重,城府之深,花襲人無疑當屬第一名,可是卻深得老太太 王夫人的喜愛與信任。并且王夫人對襲人的評價是真是個老實人,可是襲人真的老實嗎?恰恰是最不老實的,挑撥離間,非常喜歡說黛玉的閑話,為了往上爬出賣自己的朋友。不過為什么這樣的花襲人能夠深得領導上級喜愛,其理由確實可以寫篇論文了,畢竟也是一種生存本領。每朝每代歷來如此。
今天的一點小感想,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相同的感受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