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為物役——評山下英子《工作斷舍離》
文/北風(fēng)來襲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作者山下英子是“斷舍離”理論的積極推行者。她把生活中的整理術(shù)“斷舍離”思維應(yīng)用到工作上,寫成了此書,其意在說,工作和生活一樣,都需要整理,對于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都要斷、舍、離。本書雖然篇幅較短,但其中講述的道理很有深意,這樣的小書,絲毫不亞于《送給加西亞的信》或者是《小王子》那樣帶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書籍。
之所以這么說,因為作者所說的這些情況,在很多人那里都存在著。因為不愿意斷、不愿意舍、不愿意離,結(jié)果導(dǎo)致自己的家里、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無用的東西,繼而影響到了心情。
山下英子分析這類情況分析的很透徹了,尤其是從生活斷舍離到工作斷舍離,更加游刃有余。正象她說的一樣,斷舍離并不單純是一種物品整理術(shù),而是一種“正視眼前的事物與現(xiàn)象,將他們一一斷絕、舍棄、脫離,通過不斷重復(fù)這一過程,從而實現(xiàn)自身檔次的修行哲學(xué)”。
說得很有道理,斷舍離不僅僅是拋棄一些不用的物品那么簡單,它代表了一種思維、一種能力。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的身邊已經(jīng)堆積了多少無用的東西?再想一想,有多少東西三個月沒動過了,還有多少東西三年沒動過了?
惰于對物品進行斷舍離的,作者分析大致有三種情形:覺得怕麻煩的,是逃避現(xiàn)實型;覺得是以前成功的企劃而保留的,是執(zhí)著過去型;總覺得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得到的,是擔(dān)憂未來型。對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看一看,你屬于哪種情況?
這種對于生活物品或者是工作材料的斷舍離,與浪費或節(jié)儉無關(guān),與整潔與混亂無關(guān)。每種物品都有它的歷史使命,使命過了,也就沒有再珍藏的必要了。或許當(dāng)時感覺不到,再過三個月、一年再看看,沒有什么物品割舍不下的。
小到一些不能用的筆沒有及時扔掉,大到一些貴重的物品,一直保管著從表面上來看,只是占據(jù)了空間的位置,而實際上,它占據(jù)了你內(nèi)心的空間。因為每次看到這些物品的時候,你總要想一想關(guān)于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而對于如何處理物品躊躇不定,這樣豈不是占用了你的時間與腦力嗎?
“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為物役”,這就是筆者對本書主旨的歸納。所有的物品都是要為主人服務(wù)的,核心在于人,而不是在于物,很少有那種物品,離了它就不行。斷舍離是一種不斷重復(fù)不間斷的過程,每隔一段時間,就看看身邊的物品有沒有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如果有,就將它斷舍離吧。
要說到本書的不足,就是將原著《斷舍離》的理論應(yīng)用到工作中,稍有一點聯(lián)系得不是那么緊密,還是以生活斷舍離為基礎(chǔ)在另外一個領(lǐng)域進行的分析。當(dāng)然,這并有損本書理論的超級實用性。
只有你真正的做到了斷舍離,你才不會覺得生活或者工作是那么地累!
2015.3.7
《工作斷舍離》作者:【日】山下英子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譯者:田文姝出版年:2015-1頁數(shù):200頁定價:32.00元裝幀:平裝ISBN:9787535477712!@須叔@雨楓書館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