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書把成長分為六階段,自下而上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和價值觀,自我意識,使命。
環境:就是人出現了什么問題,就在抱怨環境,在外界找原因,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是無辜的人。
行為:這個階段,人的注意力從外界轉向內部。從自己身上找問題,開始努力的學習。但是,會為了努力而努力,制造努力的假象。此如:看到別人讀書,自己就讀書;看到別人跑步,自己就跑步,看別人減肥,自己就減肥……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只去行動,不管效率和效果,只用行動消除自己的焦慮。幻想著,靠著這些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之后會發現努力了很久,卻沒有任何的改變。
能力:開始注重效果,努力了這么久,為什么沒有效果?意識到要找問題,找方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但這個階段,會出現很多的“收藏怪”,就是人們常說的,收藏了很多的文章,但就是沒看過。
總想著能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方法,自己再去行動,把時間都浪費在找方法上。自己就經歷過這個階段。
信念和價值觀:經過上面的階段,明白方法和行為同樣重要,兩者結合,努力才會有效果。根據自身的價值觀和情況,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喜歡什么,再去選擇用什么方法,來到達自己的目標。
自我意識:自己最終想要變成什么樣的人。就是理想,自己這輩子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自己的方法,行為和選擇為了這個最終的目標而服務。上一步,選擇了起點,自己要做什么,而這一步,就是明確終點。
使命:就放大自己的格局,就比如小時候讀書,是為了明智,考試,找到好工作,而這時候就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視角從個人轉換到大眾,要承擔起社會責任。
自己感覺在第三和第四階段之間,自己不會只盲目的找方法,但還沒有明確自己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