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夜爽發(fā)了條朋友圈,正堵在從帝都開往老家的高速上。開了8個小時,才剛出京城。
我問:“還堵在路上呢?”
她說:“是啊。走不動,順便在車里追劇了。只要能回去,怎么堵都無所謂了。”
心里的某根神經(jīng),突如其來地一下子被挑動了,莫名的不安和疼痛。
我知道,國慶節(jié)過后幾天,很快就中秋了。
中秋的月光,照亮了游子歸家的路,也鮮活了我們每個人對家的回憶。
家是掌心的朱砂痣,是床前的明月光。
通常我們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并不以為然。而離開家的時候,才能深刻地體會到家的可貴和舒適。
家,是每一個人最初、最刻骨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最溫暖的歸途。
2.
年少時,我總想遠行。我覺得,離開家去到遙遠的地方,我才能獨立,才能長大。
那一年高考完,從未離開過家的我一意孤行地選擇了北上的學(xué)校,急不可耐地想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9月中旬,收拾好了行裝,準備踏上去往異鄉(xiāng)的路。哪怕只是一場北方的大雪,對于從小在南方長大的我來說,在心中是那么地期盼和渴望。
爸媽一路陪伴,送我去了學(xué)校。離開時,爸爸淚眼婆娑,跟我說了句照顧好自己。是的,我的爸爸,是位外表堅強、內(nèi)心卻多愁善感的男人。
媽媽安慰爸爸說,孩子大了,要成長,要去外面看看。我明白她也不舍,她也眷戀,她也難過。在他們眼中,不管我長多大,我永遠只是一個孩子。
而我,全程都咬著牙,沒有在他們面前掉一滴眼淚。我怕這時候哭出來,他們會覺得女兒還沒有準備好,嘗試獨自面對人生。
大學(xué)那幾年,國慶、中秋都沒有回過家。每到思鄉(xiāng)的時節(jié),對于家在外地的學(xué)生來說,正應(yīng)了那句“從此故鄉(xiāng)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站在北方的寒風(fēng)中,我給家里打電話,祝他們中秋快樂。爸媽說,在外面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多穿點,大連太冷,別凍感冒了。
溫暖的話語,一點一滴通過手機訊號傳達耳畔,身邊卻依然感覺冰冷無比。
曾經(jīng)把志愿填得天南海北,好像是決意要與故鄉(xiāng)有著千里之遙。是因為從未離開過家鄉(xiāng)的我,完全不懂何為鄉(xiāng)愁。
我只是躊躇滿志地覺得,我應(yīng)該學(xué)會離開父母的庇護,學(xué)會面對生活的大風(fēng)大浪,最終尋找到我的詩和遠方。
離家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問君歸期未有期”的黯然神傷,“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的久客傷老,以及“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的物是人非。
3.
出國后,有一年,特地選在過年前回國探親。飛機直達廣州后,我臨時興起,決定先停留兩天,探望幾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從廣東回程時,毫無懸念地,機票沒搶到,火車票也售罄。我無奈地坐上了回長沙的大巴車。
路上,無可奈何地融入了春節(jié)前流光溢彩、熱鬧非凡的返鄉(xiāng)大潮。
大巴車在車流中如蝸牛般緩慢爬行,從上午一直到夜幕降臨,我們都沒到達目的地。
星星點點綿綿不絕的車燈,匯成一條長龍在高速公路上蜿蜒曲折,照亮了在外漂泊的人們返鄉(xiāng)的路。
大巴車在服務(wù)區(qū)停了一會兒。那里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人聲鼎沸。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食物的香味,以及淡淡的煙草的味道。
那天,天空中飄著依稀的雨絲,我看到每張面孔似乎都行色匆匆卻滿懷期待。人們稍微休整片刻,又急忙繼續(xù)趕路。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寫道:“他從路經(jīng)的車站寄來明信片,興高采烈地描述車窗外瞬間閃過的世間萬象,仿佛將一首飛逝的長詩,撕成碎片向著遺忘之鄉(xiāng)一路拋灑”。
彼時,對我來說,車窗外的世間萬象、人間百態(tài)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一路的山清水秀、湖光山色雖然迷人,可是年關(guān)將近,我心心念念的兩個字,那就是“回家”。
我知道,當我推開家門,看到父母坐在火爐邊耐心地等我回來,這世界,忽然之間就變得有溫度了。
當初我們不顧一切竭盡全力地要離開家鄉(xiāng)去出門闖蕩,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慢慢地才知道,最讓我們感到溫暖舒適、欣然自得的,是早已回不去的家鄉(xiāng)。
離家前,以為年歲漸長的自己,能百折不撓,在前行路上繼續(xù)“鮮衣怒馬少年時,且歌且行且從容”。
離家后,卻發(fā)現(xiàn)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地不由自主地懷念家鄉(xiāng)的一切,“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我們曾踏遍千山萬水,欣賞花謝花開,看盡潮起潮落。
驀然回首時才驚覺,原來,我們自己一直苦苦尋覓的溫暖和愛,早已在“家”中。
4.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xiāng),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多少人就這樣,一直在路上。”
我想,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在他鄉(xiāng)漂泊。那么,不管你身在故鄉(xiāng),還是他鄉(xiāng),你都會成為異鄉(xiāng)人。
就像李健在《異鄉(xiāng)人》中所唱的:“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
很多人最初離家的時候,心里一直告訴著自己:這是我的家鄉(xiāng),將來我一定會回來的!
可是,走著走著,離家越來越遠,回家越來越少。
當代詩人北島,漂泊海外多年,有一次回家鄉(xiāng)探望病重的父親。
此時的故鄉(xiāng),卻早已不是他記憶中的模樣。
北島不禁長嘆:“北京完全變了,早年和老北京的聯(lián)系被割斷了。這個過程讓我痛苦,好像在故鄉(xiāng)反而迷失了,連自己的家門和讀過書的學(xué)校都找不到了。”
事隔多年,故鄉(xiāng),只是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中。陌生的道路,霓虹的燈光,故鄉(xiāng)再也沒有熟悉的過往。
李健唱道:“不知不覺把他鄉(xiāng),當做了故鄉(xiāng)。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jīng)意遙望遠方。曾經(jīng)的鄉(xiāng)音,悄悄地隱藏。說不出的諾言,一直放心上。”
此時的加國已經(jīng)是清冷的秋天。傍晚行走在路上,滿地的落葉和別情,淡淡的疏離和守望,書寫著歲月莫名的惆悵。
低頭看見一片火紅的楓葉,我彎腰把它撿起來,卻嗅到了煙火,故鄉(xiāng),思念,和親情。而家鄉(xiāng)的月光,今夜,是否也會一樣地清澈明亮?
此時,我獨坐在電腦桌前,離家鄉(xiāng)的飛行距離10000公里以上。
此刻的你,離家有多遠?
不管此刻的你,離家多少公里,離歸期還要倒數(shù)多少個日子,請你一定,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記得常常回望自己來時的路。
也希望遠離家鄉(xiāng)的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能盡快走在回家的路上,推開門就見到最思念的臉龐。
愿漂泊的人都有家可歸,愿孤單的人都有人陪伴,愿你在他鄉(xiāng)被這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