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小我媽便教育我:
善惡終有報。所以,做人一定要善良,能幫到別人的地方就幫,別斤斤計較。
在二十歲之前,我一直兢兢業業地遵守著她的教誨。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如何去拒絕別人的請求,不管對方的請求多么的過分。總覺得,“拒絕”這件事情,既讓別人沒面子,也讓自己不好意思。
久而久之,我被貼上了老好人、性格好等一系列“心存善意”的標簽。
小時候,我就是那個經常幫鄰居同齡小孩背黑鍋的人,因為他知道我軟弱,認定我不會揭穿他;
上學后,我是那個經常把作業拿給同桌抄的女同學,盡管老師三令五申不準拿別人抄,否則二者同罪,可當同桌問我要時,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長大后,我也是那個和別人爭論后,會主動妥協的人,盡管有些時候并不是自己的錯,自己也委屈得不行,可我依舊主動去道歉,去請求和好。
“與人為善”這幾個字,就像一件陳舊的外套,牢牢地套在我的身上,一穿就是好多年。
我脫也不是,不脫也不是。
到現在,我依然清晰記得,小時候的一件打架事件。隔壁小男孩特意跑到我家里,搶我心愛之物,還不忘說一些難聽的話,那一刻的自己不知道抽了什么風,直接上前和他廝打了起來。
我比他大兩歲,加之兩家是親戚,很多時候我都是讓著他的。那一次我卻“拼盡”了全力守護著屬于自己的東西。
結果是,他帶了滿身傷,一條手臂都被劃傷,而我被數落得一文不值。看著他受傷的手臂,所有人都覺得我下手太狠,他的家人甚至還在我身上,用上了“狠毒”這兩個字。
那一次過后,我受到了很多白眼和冷嘲熱諷。
在他們看來,我年齡大,理所應當地應該讓著他,不管他有多過分;在他們眼里,受傷的那方一定是弱者,所有的過錯都在于我,盡管我也還是個孩子。
他們看見的是他表面的傷痛,卻無視我內心的委屈。
后來,我們都長大了一些,提及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告訴我,其實手臂并不是被我劃傷的,而是他自己貪玩,不小心弄的。
他云淡風輕地說著,就像在講一個笑話,而我的心卻狠狠地刺痛著。他不知道就是因為他那一身傷,我承受了多大的惡意。
過后,情節并沒有多大轉折。我依然是那個背黑鍋、處處忍讓、不敢過分的人,我一如既往地委屈,可我天生愚笨,不知道該怎樣有力回擊。
直到進入了大學,我才逐漸磨礪出了一些屬于自己的棱角,明白不是所有人或所有事都值得你傾覆真心的善良。
活成別人口中的“老好人”并不是一個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你一腔熱血地為別人鞍前馬后,而對方更多的是,一邊向你提出過分要求,一邊譏笑你傻得可以。
成全了別人,卻委屈了自己。
02
在這個“人善被人欺”的時代,善良不再是一個隨性而為的單純舉動,而是一個別人用來得寸進尺的惡意籌碼。
前兩天一個公眾號讀者向我求助,說她挺糾結的,室友們總是讓她帶這帶那,起初她都一一應了下來,后來某次,因為趕時間,她不好意思地拒絕了,并承諾下一次一定幫帶。
結果是,她被孤立了。
她問我,是不是應該主動去道歉,去請求和好。
我問,這一次和好,那下一次呢?
她回答,我也不知道。
很多時候別人的過分,不是因為“人性本惡”,而是源于我們太過縱容。
她們想要的可不是什么和好如初,而是你依舊默不吭聲地任勞任怨。
所以,一旦你某一次“違抗”,你照樣會被他們拉入黑名單。
第一次,她要你幫她捎一本課本,帶一支筆。你覺得是小事,你應了下來。
第二次,她要你幫她捎一本課本,帶一支筆,順便做個筆記。你覺得幫助同學,應該的。
第三次,她要你幫她捎一本課本,帶一支筆,做個筆記,順便答個“到”。你很慶幸老師點到只是你們其中一個人的名字,所以蒙混過關。
如此反復著。
可某一次,老師點名的時候,你們兩個剛好都中槍,她沒有來,你也不能回答兩次,毫無疑問地,她被記上了“曠課”的標識。
她質問你,怎么不幫她答“到”,你說明了情況,得到的并不是她的理解,而是埋怨,“幫不了,早說嘛,害得我被記了名。”
你的盲目善良,一股腦熱心,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席卷而來的卻是得寸進尺的索取和越來越過分的要求。
你覺得是自己的錯,其實并不是,是你自己傻。
是你的愚善,給了他們張牙舞爪的機會,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蠶食你的底線和原則,毫不顧忌你的感受。
接觸的人越多我越懂得,永遠不要妄想你的愚善能夠得到同等的回應,更多時候,遇到外因,只會讓你看清他們猙獰的原面目。
所以,只有當我們學會拒絕,學會以牙還牙的時候,他們才不會肆意猖狂,才會有所收斂,甚至于尊重我們。
照顧好我們的善良,讓它開出嬌艷的玫瑰,也讓它有倔強的尖刺,芬芳和取悅他人的同時,也有能力保護好自身的美麗。
03
盲目的善良,最后只會給自己徒加一身的傷。
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說過:
“惟善選擇者生存天賦和選擇不同。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
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如果不加以克制和選擇,就會被人利用,給人露出丑陋面孔的機會,撕得面目全非,留下一嘴血水。
善良并不意味著是一直忍退,或一味妥協、遷就,它應該擁有它自己的爪牙,可攻也可守。
真正的善良應該是一種不失鋒芒的棱角分明。讓人覺得溫潤但又不失強硬,讓你幫助到他人的同時,也不失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真正的善良是理性而溫和的,是睿智而又適度的,不盲目,也不張揚。
古道熱腸固然是好的,但人心有時候卻是一個無底洞,填不滿。
所以,在施予善良的同時,你也要學會及時止損,減少自己的委屈。
愿我們都能不傷害別人,也有能力保護自己,不浪費真心,將善良給該給之人,受過傷,但對未來依舊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