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稻草人手記感觸頗多,認為必須要寫一篇什么來紀念我的感想。我這個人啊,被逼著寫是著實寫不出來東西的,可是自己想寫的話就會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斷,希望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的讀記,也不枉費自己看書時發出的眾多感慨,希望吃飯前那種剛讀完書的感想還沒有完全消失。剛開始只是陰差陽錯的開始閱讀三毛寫的文章,理由無非是圖書館新近了一批書被新書名字的好奇和封面的精致而深深地吸引,看到《萬水千山走遍》也純屬好奇。簡潔的封面大方并且讓人倍感溫暖,這時三毛的名字對我而言如張愛玲一樣,是值得尊敬的女士淡淡的喜歡但并不了解。讀完后發現除了嚴歌苓又多了一位讓我喜歡的作者,而三毛不僅是她的文筆其個性更是深深的吸引著我——因為學不會寫名字就將名字改為陳平,十三歲就蹺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時逃學去墳墓堆讀閑書,從小人生就如此灑脫,也難怪后來她的生活在我看來是那么的豐富多彩。
沒想過自己會一直追隨著她讀下去,可是在《萬水千山走遍》里依然可見三毛對故去之人的思念之情。僅僅只是好奇而已,好奇她和荷西的故事,于是就這樣一部一部的讀下來了。
在稻草人手記里面有一篇是專門來講三毛和荷西的。
<大胡子與我>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幸福的感覺仿佛透過紙張溢了出來。
感觸最深的無非是結尾的一段話
最初聽說三毛也不過是從“每想你一次,天空就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于是以為是轟轟烈烈類似于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愛情。可是大概除了小說里現實世界是不存在這樣的愛情的。任何愛情都是喜憂參半的,人生不也是一樣的嗎“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生活也并非都是樂事,有苦難有歡笑才算完整。
<親愛的婆婆大人>
每個女生成家立業以后剛開始最害怕的大概就是回婆婆家,就像妹妹說的,在你自己家或者媽媽家,你可以睡到十三點不起床,你可以一星期不洗衣服,你可以隨意欺負先生。但是在婆婆家,你不能去罵先生不能去指使他做活甚至不能過分親近他不僅如此還要時時刻刻的保持勤勉的態度積極的行動。
而荷西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雖然自稱沒有男性的優越自尊可這種觀念確實實實在在的對他有著深遠影響的。不然也不會在三毛問他可否幫她提菜籃的時候大聲回答——你自己去,男人不進菜場。妹妹把滿滿的委屈和眼淚全都流進自己肚子里,自己提著空籃子去采購耶誕節三十七人的口糧。
<這種家庭生活>
妹妹和荷西逃難以后搬到新家不到十天的時間,婆婆帶著二姐一家從馬德里來到了加那利群島——三毛和先生從撒哈拉出來后的新住處。
從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三毛焦頭爛額的忙碌,一天要站十六個小時,滿足不僅婆婆還有小孩子的各種要求,整整一個月如此。而荷西就彷佛置身事外的陌生人一樣。雖然有向先生控訴,但控訴無果。結果是三毛只有讓自己不要無理取鬧。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愛大概也是包容吧。愛情什么樣剛剛好?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我們。正如妹妹書中所說雖然結了婚但她們兩個依然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沒有另一半,他們是完整的。沒有誰要去過分的遷就誰。
<警告逃妻>
拋開這些不說,荷西對三毛的愛也是真真切切能夠感受得到的。三毛剛剛到達臺北,荷西的信就源源不斷的來了。每一封信都透露出對三毛的思念,和細小的關心。從第一封開始,關心她是不是安全抵達了臺北,有沒有回家,關心她是不是有按時得吃藥,會不會一口氣將三日份的藥都吃下去,藥有沒有吃完,吃完的話就讓醫生寄開方給她,每封信都催促著三毛“來信啊!”還不忘加個感嘆號來加強語氣。他想三毛也許在旅行可又在信中抱怨說:“但是旅行的地方也應該可以寄張明信片來啊!”語氣天真又可愛,一直在問三毛何時回來還不忘控訴自己頓頓只有水煮蛋的悲涼。然而畫風一轉,第十一封信開始荷西就不那么思念三毛了,因為他有了一個新鄰居——一個新搬來的英國女孩。在回了十幾封信以后三毛決定回去跟荷西“拼命”,而這次荷西回了一封很長的信他向妻子解釋并沒有什么新的鄰居,只是他聽從了朋友的話,朋友說,中國孔夫子說過,唯小人和女子難養也。于是就用了激將法,將她激回來。在信的最后又對三毛說,如果你又不準備回來的話我就要和卡洛<英國女鄰居>同去潛水了!你是回來還是不回來?哈,多么可愛的丈夫。落款——擁抱你,你忠實的丈夫。
<相思農場>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三毛,是個可愛的女人”
三毛熱戀著她的特將獎券,希望用來來買下一座屬于自己的農場。愛的一塌糊涂,不吃,不睡,哭哭笑笑,嘆氣搖頭,手舞足蹈,喜怒交織,瘋瘋癲癲弄了好幾日。荷西也嘲笑三毛癡人說夢,卻覺得這樣的她可愛至極。只能以一句歌詞來表達感想:你那些最冒險的夢我陪你一起去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