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就看過美國加州wonders教材及其教參,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其教材編撰之精美,內容安排之精心,教輔材料之精細,教學方案之詳盡,真叫人嘆為觀止。
作為為母語孩子準備的“語文”教材,其意義遠不止于單單學會英語的讀寫,更是對批判性思維、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素質的培養(yǎng)。
加州語文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主教材Reading/Writing Workshop(讀寫研討)2.拓展教材Literature Anthology(文學選集)3.延伸閱讀材料Leveled Readers(分級閱讀)4.課后練習和測評Practice5.教師用書及卡片等教輔材料Teacher Resource6.此外,G1(一年級)和GK(幼兒園)級別還有用于加強聽力理解的BIG BOOK。
其教學流程為:
1、介紹討論,包括科學與社會背景知識;2、精讀主教材,包括閱讀策略,技巧,文體類型,詞匯,寫作及語法;3、精讀拓展教材,運用所教授的閱讀技巧;4、分組閱讀,不同閱讀水平使用不同閱讀材料;5、綜合運用,做主題調研項目及針對性寫作;6、測評,包括周測評,單元測評,基準測評。
相比我們的語文教材,美國語文教材有以下這些突出特點:
主題連貫、貼近孩子生活
從讀到寫都有細致的寫作輔導。
wonders一年級的主教材中主要涉及拼讀、詞匯、流利表達、閱讀理解和語法及寫作。
拼讀和詞匯,跟我們的拼音和生詞差不多。但是在閱讀理解和寫作輔導方面,加州教材的安排卻要細致得多。
閱讀理解主要聚焦三個方面:閱讀策略(strategy),閱讀技巧(skill),閱讀體裁(genre)。
比如一年級要學的閱讀策略包括:通過文字展開想象(visualize),提出疑問與尋找答案,提前預測與進行確認,復讀……閱讀技巧包括:關鍵細節(jié)(key details),人物環(huán)境事件,主題與細節(jié),情節(jié)發(fā)展順序,情節(jié)因果關系,文本連接關系,作者意圖……學習的文章體裁包括:現(xiàn)實主義小說,奇幻小說,說明文/非虛構類,戲劇,民間故事,信息類,傳記……
嚴謹思考,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除了每個單元開始的Big idea思考題,每篇課文之前都會有一個問題,甚至一個閱讀小材料之前也有問題,總之要小朋友先思考后閱讀,帶著問題閱讀。而在閱讀課文之后,必須以畫圖表的形式分析課文。一年級的課文中就涉及10多種圖表分析工具:關鍵細節(jié)表,順序表,主旨分析,因果關系……六年級的課前圖表就要難得多了
通過思考、分析、圖表展示的訓練,對文章體裁的判斷從而區(qū)分現(xiàn)實與虛構、事實與觀點,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就建立了起來。
反觀我們基本上以認字為主的課文,以填鴨為主的教學方式,孩子的主動性和靈性很難得到張揚,判斷力也難以得到發(fā)展。
項目合作,培養(yǎng)調研及動手能力
每周課文內容上完之后都會有一個調查與探究項目(Research and Inquiry),通常根據(jù)本周的主題,要求小朋友們互相結對,自己動手收集或者繪制相關圖文資料。
雖然美國人的語文是拼音文字,我們的是象形文字,教學方法上自然有所不同,但是有很多理念和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鑒。
比如前面提到的批判性的閱讀分析、詳盡的寫作輔導、大劑量的課堂閱讀等等,都是可以立即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實踐的。
在中學生綜合能力國際測評(PISA)中蟬聯(lián)第一多年的芬蘭,具有全球最嚴格的師資標準。想想自1979年起,芬蘭教委會就規(guī)定中小學老師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高中生報考師范院校時除了看成績,還必須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只有10%的師范窄門。
芬蘭年輕人最向往的行業(yè)就是當老師,中小學教師受民眾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總統(tǒng)和大學教授。經(jīng)歷30年的教育改革的芬蘭教育,如今取得領先全球的成果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而我們呢?也許真的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