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幾乎沒有運動細胞的懶癌患者,對運動也從來提不起興趣。但前些天被定性為“史上最差”的里約奧運會,卻直接將我從床上炸起,并產生了要學乒乓球的想法。而這一神奇事件發生的原因只有三個字——張繼科!
不受大腦控制地,我去搜了許多他的比賽來看。看他專注的接發球和逆天的橫跳,看他的反手擰拉和爆扣,看他擦汗的動作和贏分后握拳的怒吼,看他逆轉得分后的囂張與巔峰時期的眼神。馳騁于球場的他有著那份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霸氣與自信,好像骨子里有種與生俱來的血性,比熱血小說里的男主還要豪情萬丈。
沒錯,我成為他的迷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精湛的球技、不俗的外表和瀟灑的少年意氣。然而,他身上吸引人的地方遠不止這些。一個人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緣故,但更多的是受后天經歷的影響。而張繼科的經歷,讓我滿滿的都是心疼。
從走上乒乓球這條道路開始,他就無法避免的被人與相同年齡的馬龍進行比較。馬龍乖巧,球風又輕靈飄逸,深受較為保守的球迷的喜愛。所以當繼科這種叛逆卻又強得不像話的人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拿了個大滿貫時,觀眾只能說這不對,劇本不應該是這樣的,說好的聽話的乖孩子通過勵志的道路最終走上人生巔峰呢?
于是,鋪天蓋地的爭議。
一時間,網絡上球迷與偽球迷都開始抨擊他贏了比賽后那些“出格”的慶祝方式。撕衣服、踢擋板、吻領獎臺……在國乓這種歷來強調集體榮譽、不主張突出個人魅力的隊伍里,他的這些行為和整體畫風大相徑庭。確實,乒乓球是一個將比賽風度作為不寫在規則中的規則的運動。但那些口誅筆伐,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到“有損國格”或者道德水準有問題的人是實在過分的。切斯特頓有言“生活失敗者因為不學無術,所以最后只好去寫成功指南了。”套用此話,德行不彰者因為別無所長,所以最后只能去當道德帝了。這不過是可以被理解的行為失控,是宣泄壓抑已久的情緒的出口。
在繼科身上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許我們都曾經不被別人看好,我們沒有好的客觀條件去更容易的取得成功,我們不得不面對外界的許多非議,但最終我們都放下了一切喧囂、一心一意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因為我們心底都深深地刻著三個字,不服輸。
人生中這么多峰回路轉,被開除,被禁賽,大滿貫,骨裂,低谷里爬起,再戰奧運。
張繼科永遠是那個傷痕累累卻還倔強地筆直了背脊,歷盡滄桑卻斗志昂揚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