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晚去看一下孩子們演的話劇《仲夏夜之夢》,有一些感慨,這實際上是這幾年來看過多次學生演話劇所共有的一點想法,今天在這跟大家各位友友探討一下,希望大家多建議和批評。
? ? ? 首先就是怎么把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樣經典的東西引入我們大學生的視野之中,這也必然要求其一如何再現經典,體現他的經典魅力,第二對于觀眾來說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素質的基本要求,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有創新的點,讓我們更多的學習和體現這一些。
? ? ?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體現故事本身的內核,不能夠為了搞笑,為了迎合大眾,而把它變得淺俗,淺薄,比如我們地處四川地區,就加入了一些四川方言在里邊,弄得好,能夠勾起大家的興趣,但是不能喧賓奪主,甚至搞一些很低級的段落,一些網紅段子,這些聲音的植入,讓人感覺反而有一些完全不符合主題的一些笑點在其中,給人感覺意思不大,這是第一個方面。
? ? ? 第二個方面呢,就是要求我們的臺詞功力,要有一定的跟上經典的那種味道,像以前英國的一些專業的演員也算是演了一輩子,那個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要學習他們。中國的人藝,魯藝等都是榜樣。
? ? ? 第三來說就是說我們故事的核心依然是不能改,不然的話這個東西它就失去了這種味道了,這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 ? ? 最后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對我們來說,大學生把話劇經典的劇目搬上舞臺,更多的是學習傳統繼承傳統,而不是把創新放在第一,要舊瓶裝新酒,這才有味道,如果舊瓶裝的舊酒或者新瓶裝的新酒,那么就沒有任何的意義,我更希望的是,舊瓶裝新酒,煥發出生機來,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好的效果。
? ? ? 去年我到河南去了趟,想聽他們的豫?。ò鹱討颍?,問了一下年輕人,他們說現在的年輕人只玩抖音,已經不看這些東西了,我們四川人還在看川劇的年輕人也很少很少,我到西安去,也發現牙齒都快落光的老人們,80多歲還在唱皮影戲,可是他們已經后繼無人了,他們已經進入了所謂的世界非遺藝術,那么也就意味著即將斷代。我當時和我的妹妹,我們兩個人看了一個專場演出,看了有文戲有武戲,但是更多的覺得這真是:老將雖在,已經沒有那種新的活力和生機,這也是一種真正的悲哀,非遺它實際上展現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更為多一些,我昨天看見電視上報道說一個地方的一種臉譜藝術即將失傳。那位老師傅倒是非常有勁的在做這件事情,可是已經沒有年輕人跟他在學這個東西了。
? ? ? 我前段時間去杭州,相對而言他們那邊的黃梅戲啊,越劇啊,都還算有比較多的觀眾,但是受眾還是不是主流,這就對我們來說提出了對于傳統繼承的一個問題,不能空喊口號,孩子們真的覺得他們有意思,自然會感興趣和有味道,而這些一定要有文化的深層的沉淀,所以我有了以上的一些雜七雜八的想法。
? ? ? 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