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很少很少,能交心的更是寥寥無幾。我一直都堅信,朋友不在多,更重要的是要有你的心,可共患難也可共富貴不僅限于夫妻,也適用于朋友。
我這個人可能比較慢熱,也相當隨性,所以這十多年的讀書生涯認識的同學,朋友,大多都遺忘于時間的長河中,即使是曾經朝夕相處的同學,如今已變成路人,說實在,我倒不是很在意,反而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知是哪位作者寫的一句話,說“時間會把真正的朋友留下”,我十分認同。
我和X相識5年,卻覺得兩個人就像是上輩子的朋友,彼此很熟很熟,不必說話也可以知道對方想說什么,今生,也還要繼續當知己好友。那種感覺,真的道不明也說不清。仿佛是那種第一次見面,就覺得我們會是知己的第六感,或許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第一此次知道有X這么一個人,是在高一那年,每次作文課后,語文老師總會復印一些文筆不錯的同學的作文讓我們閱讀欣賞。那會,天知道我最害怕的就是作文,覺得那800字的標準比登天入地還難,心里很是羨慕那些作文很好的同學。我不記得老師發過多少個人的作文,但我卻只記得一個人的名字,也許是因為她的名字筆畫很多,也許那三個字的名字頓時使我萌生了輕微的熟悉感。字跡雖然不算很漂亮,但很端正,一筆一劃都鏗鏘有力,一遍瀏覽下來,我便想,如果我有她一半的水平,我還在普通班待著干嘛。
之后我看了X一年的作文,但我們從來未曾見過面,即使她就在隔壁班。之后我們是怎么認識的,到現在我都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高三,我們才算是真正的相識,X后來也跟我說,我們的位置明明離那么遠,為什么我們會比同桌還要熟呢?她一說,我也才覺得,我們真的不知不覺的就能聊到一起。我們有相同的愛好,性格,三觀,每每說到一個話題都能想到一塊去。到后來,我們成了同桌,更是無話不談,即使是在壓力倍重,精神高度緊張的高三備考階段,我們兩個人也能躲在桌下說悄悄話。
大學我們考上同一所大學,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告訴X,即使當年我的分數線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但當時我填了那所大學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不想我們之間的友誼隨著畢業而消失。至今,我依然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
大學,由于我們是不同的專業,分配的宿舍樓也是一個東一個西,我們平時根本碰不到面,卻越發覺得我們之間的情誼反而更深。
我跟X說過很多此,這就是緣分,命中注定的緣分,我們會認識,成為同學,朋友,好朋友,知己,比起閨蜜這個詞,我更喜歡用知己來形容我倆的關系。如果在古代,我們必定會是伯牙和子期,彼此惺惺相惜。
如今,學生生涯已過,而我們的友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