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色?戒》和李安的《色?戒》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寫于1950年,經過30年不斷修改直到1978年才與另外兩個小故事《相見歡》和《浮花浪蕊》結集成《惘然記》出版。

2007年同名電影上映,導演李安,由梁朝偉和湯唯主演。該片獲得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小說《色?戒》描寫的是20世紀40年代抗戰時期的上海,一群進步青年為刺殺漢奸特務頭子易先生,找到年輕貌美的同學王佳芝實施“美人計”。但在刺殺就要得手之際,王佳芝卻在易先生為她買鉆戒的過程中深受感動而改變初衷,導致刺殺失敗。

如果你剛好同時看過電影和小說就會發現張愛玲和李安講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張愛玲在寫女人的愛情,李安在寫男人的斗爭。

這里我們不探討張愛玲是個什么樣的人,也不去考慮這篇小說與胡蘭成有沒有關系。僅從小說和電影的比較來看,一個男人如何展示一個女人的故事。

張愛玲的小說只有短短幾千字,而這幾千字她修改了30年。

張愛玲在卷首語寫道:“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讓我想起《仙劍奇俠傳》中一只小蝴蝶為了給自己喜歡的人延長十年壽命,耗費千年修為。有人問她值得嗎。她回答:“沒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李安將只有幾千字的短篇小說改編成一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把小說中很多張愛玲一筆帶過的部分詳細表現出來。比如為了表現進步青年的“報國熱情”,那句廣泛受人吐槽的“再不殺人就開學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此外李安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的激情戲。而張愛玲在原著中只有隱晦的幾句描寫,更多的是對女主角王佳芝的心理刻畫。而電影中王佳芝的豐富內心被湯唯用幾個眼神一筆帶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愛玲原著更注重對王佳芝的描寫,而李安的電影中梁朝偉和湯唯平分秋色。尤其是影片中大段的激情戲,最為直接的塑造了易先生的形象。這個在外被人咒罵的漢奸,即使跟女人在床上也時刻警惕,眼睛緊盯手槍。與其說是翻云覆雨不如說是發泄自己的壓抑。這也給這場婚外偷情帶上了些虐待的意味。可以說李安想要表現易先生,可惜張愛玲沒有給他更多的參考。因此李安用濃烈而壓抑的激情戲碼塑造了易先生的形象。因為除此之外易先生穿起衣服時候實在鏡頭寥寥。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相較電影用畫面表現人物內心,小說原著中則更直接細膩的對王佳芝的內心進行了描寫。

再照這樣等下去,去買東西店都要打烊了。是他自己說的:“我們今天值得紀念。這要買個戒指,你自己揀。今天晚了,不然我陪你去。”那是第一次在外面見面。第二次時間更逼促,就沒提起。當然不會就此算了,但是如果今天沒想起來,倒要她去繞著彎子提醒他,豈不太失身份,煞風景?換了另一個男人,當然是這情形。他這樣的老奸巨滑,決不會認為她這么個少奶奶會看上一個四五十歲的矮子。

從這里可以看出,王佳芝其實并不傻,她小心翼翼地揣度著易先生的想法。只是女人啊,即便不傻,遇到愛情也難免會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說在王佳芝跟易先生一同去珠寶店挑選戒指達到高潮。

店主已經在開單據。戒指也脫下來還了他。不免感到成交后的輕松,兩人并坐著,都往后靠了靠。這一剎那間仿佛只有他們倆在一起。她輕聲笑道:“現在都是條子。連定錢都不要。”

也許從這時起,從那一剎那起就注定了故事的結局。當然,或許更早。

我們不能責怪王佳芝忘記自己的身份反而去幫助漢奸,畢竟“懲惡鋤奸”于她不過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而她從未看到過漢奸殺人的血腥,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易先生的溫存。哪怕這溫存只有片刻,也難免讓人心動。畢竟她沒有感受過愛,就連曾經喜歡過的鄺裕民現在也用異樣的眼神看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愛玲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當時王佳芝的心理活動。

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么樣就算是愛上了。
他的側影迎著臺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電影中湯唯用單純而又復雜的眼神詮釋了王佳芝的內心。飛蛾已經準備好撲火。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保留了原著的結局,易先生立刻派人封鎖轄區,抓捕刺殺者。而王佳芝這只撲火的飛蛾在得到片刻的愛情體驗之后也就灰飛煙滅。

小說的結尾易先生在心里狠狠地批評了夫人交友不慎,差點害得自己喪命。想到以后如何加強安全措施,如何應付政敵,保住自己的權勢。然后悄然離開太太們打牌的房間。

哦,他也想過“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

又能如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小說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壓抑和克制。總讓人覺得作者寫的時候一定是惴惴不安的,是隱忍而無奈的。

像琥珀里的昆蟲,人們只看到它剔透的美,然而當初她垂死掙扎的軀體和慌亂的心,再無人提起。

小說里是女人的愛情,電影里是男人的斗爭。

這是張愛玲的《色?戒》,這是李安的《戒?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