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一個90后的中年危機

我是一個90后,年近30,事業無成,婚姻渺茫,是一位光榮而悲涼的北漂。

最近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等過了找工作的黃金年齡,我該怎么辦?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假如40歲的時候被公司炒掉我該如何生活,養老怎么辦?孩子怎么辦?雙方老人怎么辦?嗯,前提是我結婚了。

朋友說我想得太多,船到橋頭自然直。我卻覺得現在正是思考這些問題的好時機。為什么?剛提離職,準備找工作。

對于下份工作我抱有特別小心而慎重的態度??梢赃@么說,下份工作決定著我今后的職業生涯到底走哪條路,決定我后30年過什么樣的生活。不要告訴我什么時候改變都不晚,什么年齡段都有成功的可能。那些流傳下來的傳奇,之所以被歌頌,就是因為她們是極少數人。自認平庸的我并不認為流于世俗的人能突然打開任督二脈,走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想想就笑出了聲

前兩天,朋友小A勸我說,考個教師資格證回來當老師吧。大城市不是你的扎根之地,山里出來的娃終歸要回歸山里。再待兩三年你想回來,也沒有這么好的政策了。她補充到,嗑瓜子的速度不減,我的眼隨著紛飛的瓜子皮,落不到實處。

先補充一下小A的背景,大學漢語言專業,畢業后考的特崗教師,順理成章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還有個相戀7年的男朋友,從高三復習版開始,到畢業工作,現在已經進入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了吧。今年是小A工作的第三年,再過一年她就能進入正式編制,后半輩子的生活可以說穩穩當當。

小A的工作可能是大部分父母所期望的。我的母親大人經常拿小A說教我,順帶打打親情牌。你看人家,工作輕松又體面,主要是離家近,周末就能回家待兩天。你看你,一年才能回家幾天?哎,你爸你媽老了,管不了你太多……這種情況一般以催婚或者相親為結尾。

其實不止小A,我的許多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畢業后紛紛進入教育體制或者事業編制。在家長看來就是,女孩子嘛,當個老師既穩定又容易找對象,可以說是完美了。我這種孤身一人,漂泊在外,事業平平的小白領在她們眼中可能是傻的吧……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回去當個老師也挺好,工作穩定,福利好,還有寒暑假。沒有傻逼的甲方、沒完沒了的改稿和蹭不完的熱點。

但是!我的男神矮大緊說了,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清楚的認識到,我的征程應該在星辰和大海、鋼鐵水泥筑成的森林,而不是小山村的那方講臺。當然,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是充滿崇敬的,沒有半分貶低的意思。只是人各有志,而我志不在此。


是這個樣子的!

我的另一個朋友小B,半資深HR,同樣是枚北漂。

小B和我一樣,是個不安分的人。大學畢業后在家鄉的省會城市工作,兩年后一拍腦袋說,世界那么大,我沒錢去看,至少要去大城市闖闖吧。然后瀟灑扔下當時已經小有成就的工作來到大首都打拼,成為我的難兄難弟。

當我決定離職的時候這位狗頭軍事顛顛跑過來說,我跟你港吼,離職要爭取好聚好散,工作要交接仔細,不要覺得你不是公司的人了就敷衍了事。行業的圈子很小,要愛惜自己的羽毛。當然,丫不好好說話咱也不能慫,該爭取的權益要盡力爭取。當時我點著略有些沉重的頭,眼眶微酸,不禁感慨有哥們的感覺真是好啊。這兄弟不要搶我盤子里的雞翅就更好了……

小B從專業角度分析幫我分析了下現狀,她說,你現在這種情況,要做好打長期戰役的準備啊。你說,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對自己的定位準確,職業規劃清晰。你現在連自己想干啥都不知道,就好像面對一條大江,卻沒有個瓢喝水,會渴死的。額,這句話翻譯的文藝點應該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聽完小B一席話,我開始反思。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該如何走出現在的心理困境,從焦躁的失業變成平靜的失業呢?事后我總結了下,這個過程可以分三步:


大霧!

第一步,假大空卻有效的一句話,相信自己。

辭職或者重新擇業的時候造成你焦慮的原因時什么?不外乎兩點,一是擔心工作不好找,二是恐懼適應不了新環境。

對未知的恐懼讓你舉棋不定。辭職后的我能達到預期的提升嗎?以我現在的能力能找到比現在還要好的工作嗎?現在就業環境這么嚴峻,我有什么能力和其他人競爭?

這些問題捋下來,當初提離職的躊躇滿志估計只剩下迷茫和彷徨了。其實你心里清楚,選擇辭職不是一時沖動,不是盲目跟風,是你經過長時間的考量,權衡各方面的利弊之后下的決定。這時候的你,缺少的只是一樣東西,那就是自信。要相信自己經過一年或者幾年工作錘煉下來的能力,相信圓圈外的世界更廣闊,精彩。現在的離開是必須的,只有跳出目前的舒適圈,才能取得突破,或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步,靜下心來分析自己想要什么?

相信自己的能力后,你要確定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想要穩定一點的工作,那下份工作是不是應該找大一些的平臺?假如工資方面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可以接受嗎?

如果想要有創意的工作,經常接觸到不一樣的東西,那你的腦洞夠不夠大?思維夠不夠開闊?創意類的工作經常會進行頭腦風暴,那你可以接受加班嗎,甚至是長時間的加班。

或者更客觀一點,從你自身的長處和經驗出發,找什么類型的工作更容易,更能達到高一些的工資水平呢?

當你把這些分條列到紙上時,相信下份工作的大致輪廓已經出現了。

第三步,在住所1個小時車程內找目標公司。

這一點很重要啊,過來人告訴你住所一定不要離公司太遠!相信我,不要高估自己的忍受能力,一份心儀的工作可能抵不過早高峰地鐵上你受的委屈。此外,在外漂泊的人兒都有這種經歷,搬家。簡直痛不欲生。換一份工作搬一次家的做法本人不大贊同,勞民傷財,東西多,太麻煩。

我本人更傾向于在住所一個小時車程內的范圍內找目標公司。

這個車程的意思當然不是開車啦,你可以這么算:從早上出門的那一刻起,走到公交或者地鐵站,坐車,下車后到公司打卡的時間。在這個范圍內找你的下一個目標吧,這會讓你的生活更容易些。


最美少年結尾


結,

想要說的不止這些。走出校園的我們,可能要用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社會。我們會發現,社會不是公平的,沒人、沒錢、沒特長的你,太容易被淹沒。我們追求不凡,然后發現自己不過是普羅大眾中的一員;我們追求自由,卻不得不困于不足一平的辦公桌,糾纏在各種明規則和潛規則之中。

外面有太多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我們一邊鄙視一邊疑惑,為什么這個人不是我。這個社會太浮躁,而我急功近利,焦躁迷茫。

最后想說一句話,找工作容易,找到自己卻很難。愿我們浮浮沉沉,歷經磨難,待歸來之日,仍是少年。


年齡段:25—35歲? ??

上班這點事兒專題征文|焦慮,月經式爆發的情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