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今年輕人的賺錢能力,網上有一個經典的段子:某富二代的爹地給了他一個億,富二代短短幾年將這一個億運籌帷幄成了十個億,盈利十倍。某屌絲的老爸給了他八個鋼镚,屌絲用這八塊錢買來一雙手套來到工地搬磚,月底得到800塊工資,盈利100倍。
今天要講的,不是段子。是我的真實故事,其實可以代表大多數來自農村,在大城市打拼的人。
我出生在西北偏遠地區的一個小鎮,父母屬于一窮二白的下崗工人。既沒有富豪子弟的巨額資本,也不至于窮困到輟學求生。我的故事,是一個普通人在普通的家境和工作環境中,讓財富翻倍的范本。
09年9月從一所二本院校的經濟類專業畢業后,我沒有回老家,而是直接搭上了南下深圳的綠皮火車。
9月的深圳依然驕陽似火,酷熱難耐。卻阻擋不了我對大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此一頭扎進中小企業的工作中,一晃干了八年。
說來慚愧,我親眼見證了深圳及周邊衛星城房價的快速上漲卻遲遲無法上車,2010年的時候,深圳關外的部分房價只有7、8千,小產權房還有2字頭。可那時候剛到深圳一個月工資只有一千多,至今家里的親戚朋友回頭去看,都感嘆當初怎么不知道按揭貸款,砸鍋賣鐵的集全家全族之力買下一套商品房不就發財了嗎?可在當時工作一年才能攢一平米,當時深圳中小企業根本就沒有推出住房公積金政策。所以很多普通家境的人,即使看的準這個趨勢,也只能和當初的房子擦肩而過。
接下來的幾年里,我一直懵懵懂懂,每天拼命工作,一直到2013年底,表妹在會展中心房博會做展臺禮儀,我過去看她,她們展臺在龍崗中心城的新建商品房均價9000塊。她笑著說,哥,你可以買一套呀!我掂量著手上的二十多萬存款,心想八十平要七十二萬,就算收入翻一倍,我還得再干五年,哪里有錢買啊。
這時候深圳關外的小產權房還有3000多一平的,惠州大亞灣3500-4000的新建商品房也是一抓一大把整天的在深圳街頭發小廣告。
可我又怕小產權房沒有房產證,把這些年的積蓄打了水漂。又固執的相信自己終有一天,還是要定居深圳的,我來的是深圳,看上的是深圳,憑什么讓我去惠州東莞買房?住慣了南山區上下班便捷的優美環境,看慣了深南大道的車水馬龍,去網上風評很差的東莞,或是核電輻射的惠州?恕我不能接受!
當時東莞南城區的學位房八千一平,我也被中介蠱惑過去看過,始終覺得離深圳太遠,而且東莞當時名聲不太好聽。惠州?據去過的同事說,和我們西北的三線城市建設樣式相近,主干道的馬路都坑坑洼洼的沒有油平。
你沒有去看過世界,哪里來的世界觀?
這句至理名言直到去年才在網絡爆紅,其實說的很有道理。對于東莞惠州的錯誤偏見,直到15年初,我才真正糾正。
2014年初,我和來自同一個家鄉的女朋友領了結婚證。我們家鄉當時的彩禮是十二萬整。結了婚,就迫切的想有自己的窩,想有不合租,不用怕房東漲租毀約真正屬于自己的家庭空間。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里,許仙對自己家鄉的夸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們西湖的美景,那是舉世無雙的!
因為這句臺詞,也因為自己是個偏愛古典文化,有些文藝青年傾向的人,我一直對沒有到過的江南蘇杭有著深深的向往!
2015年初,我開始關注蘇州一帶的房價,搜了不少網站資料,交叉對比,發現蘇州大運河畔的江景房房價只有7000多,吳中,相城這些已和市中心開通地鐵的區域,房價也只有9000出頭甚至更低的。
我跟老婆商議,要不我們去蘇州吧?
老婆碩士剛畢業來深圳才半年,起初是很不情愿的,后來看看深圳動輒兩萬起且在不斷拉升的房價,也同意了這個提議。
可在父母這一關,我們遇到了阻撓,父母正準備把老家鎮上的房子賣掉,來深圳給我們搭伙買房。他們怕我們離開深圳丟棄了這些年積攢的工作和人脈資源,到了蘇州看似房價低,實則工資水平掉下去,萬一失業更得不償失。
就這樣在和父母的苦苦勸說下,我們又打消了置業蘇州的計劃,畢竟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居住感受。但我平生終于開始敏銳的察覺到了中國房價的飛速攀升,以及房子對于人生命運的巨大影響力。再也不能坐等,開始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在房地產網站和論壇上學習了解,在深圳經歷了幾次短暫的看房無果之后,果斷決定:把眼界放遠一點。
2015年的時候,東莞市政府重拳出擊,打掉了黃都的惡名,但對于東莞的治安,我還是沒有太大信心,恰好14年底,我開始偶爾到惠州出差,對惠州山海江湖的自然風景和跨國巨頭企業紛紛涌入的發展環境迅速看好。
2015年五一的時候,老婆在深圳帶剛滿月的寶寶,我帶著爸媽奔赴惠州,直撲惠州仲愷高新區的仲愷第一屆房展會。
白天跟著中介和樓盤銷售代表東奔西跑磨破腳跟,伴隨幾乎難以入眠的三個夜晚,我們三個曾一度為買哪處樓盤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打算放棄……
最終,我幫爸媽湊齊四十萬的總價,拿下了莞惠城軌旁邊一個大型小區的八十平兩房。均價5000多一點。
一切塵埃落定,短短一年時間,2016年5月的時候,這套房產升值到了8500一平。現在,小區旁邊新開盤的一期商住型樓盤售價一萬一每平。
16年下半年,我們在深圳申請的人才安居住房選房成功,均價9000,憑借夫妻兩人的公積金貸款,再拿下一套小戶型。根據深圳的安居房政策,是以深圳戶口的家庭為單位申請的。父母戶口在老家,他們在家鄉或是惠州等地有房并不影響我們自己來申請安居房。
來深近十年,見證著深圳這座城市在經濟,科技文化,城市建設以及在中國都市群中的崛起,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家,而爸媽也在深圳周邊的衛星城惠州,擁有了一套能一小時車程就和我們見面的養老房產。
我們的家庭財富值,也從竭盡所能的四十萬,在一年時間里翻了一倍。之前感嘆的打工十年不如早買房一年,終于在房價飛漲的今天再次實驗成功!
文末附送選房經驗之彩蛋:
1.樓主從14、15年才開始醒悟,真正認清了中國房地產財富的價值原理。先后看中的蘇州,惠州還有燕郊,都在一年時間內實現了房價翻番。是基于怎樣的準確判斷?
蘇州自身經濟發展良好,與上海,南京,杭州毗鄰,上海大量白領剛需會搭乘高鐵往返上班,15年8000的均價相對于當時上海的房價,底部堅實可靠,絕對價值洼地。
惠州,地大物博。TCL集團的根據地大本營,世界五百強工業基地從深圳轉移的橋頭堡。15年5000的均價對比2020年與深圳前海開通城軌的利好,良心洼地。
燕郊,堂弟在北京上班,苦于沒有住房和戶口,我當初提醒他盡量關注拿下一套鄰京房產,一年不到,燕郊的房價也輕松上萬。
2.中國核心城市及其周邊交通便捷的衛星城房產,長遠來看,仍然將是國人最值得持有的固定資產。就如同昨天一位牛人分析的,即使有兩千萬的資產,從一線樓市撤離之后也找不回資金穩妥增值超額回報的更佳落點。
3.重點關注軌道交通、高鐵開通的核心城市旁衛星城市和一線潛力城市。類似樓主家的經濟實力,推薦惠州,重慶,江蘇浙江省內強一線城市的周邊城市,外加均價7、8千的西安(請忽略霧霾沙塵)。
4.基于剛需的購房族,可適當大膽,參考各地開發商最新拿地價,可判斷自己購入房產的下跌風險。因為各地大面積限購的因素,部分城市房價穩中略降,但仍有一部分潛力城市,開發商拿地價接近于區域房價。價格投資可以做短線,價值投資要做長線。
5.買房時找找小區的物管或內部住戶人員,大多數售樓員都是先極力推銷較差戶型,隱瞞小區真實因素來誘導新手購房者的。
本文所述經驗,尤其適合家境經濟條件有限,在一線城市堅守的首次置業者參考。
如果你覺得有參考價值,歡迎轉發給類似需求的朋友!
相關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