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孔子一生立了三大功:教與學,所以立德;推王政,所以立功;述而作,所以立言,所謂三不朽,孔子當之無愧。三業當中,孔子立德為本,立功為的,立言不得已。也就是說,立德不能不為,這是始,是基;立功不可不為,這是終,是的;立言不得已,這是權,是寄。可以說,事功才是孔子最看重,最想做,最勇于做的事。孔子評價管仲“如其仁如其仁”,是認為管仲能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車”,無非是用事功說仁,孔子以仁者必有事功,在此表現的最明顯。后世儒家無不重視事功,實在是孔子最先開的風氣。
? ? ? ? 《大學》三綱八目,無非是修己安人,修己是始,安人才是終,平天下才最能體現儒者情懷,儒者之仁。所謂“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孟子雖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然而窮善其身是不得已,達濟天下才是本心向往,人生追求,最終理想。王陽明最重事功,并以一生所建事功為圣人作注,曾國藩亦然。宋儒主要精力雖用在立德立言上,卻從未排斥事功,反而以事功來區別儒與佛老,可見他們不是不想有為事功,而是無法有為事功,拘于時也。
? ? ? ? 雖重事功,卻不汲汲事之必功,正是儒家精神本色,求仁得仁,又何怨焉?儒家倡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事功事功,有事需有功,這是墨家;但是儒家入世,就是為了行道,做事是為了行仁,順仁道而行,行仁于世,至于功之得失,乃是副產品,是做了之后的事。正因為如此,所以儒家自孔子開始,就顯出了一種“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還一往無前的任道精神,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徇道精神。這精神,是儒家的標志。
? ? ? ? 自孔子以至于后世儒家,無一不以入世做事行仁的精神自任,曾子所謂“任重而道遠”,仁為任所以重,死而已所以遠。做事行仁,無疑,孔子是第一個開啟其風氣,陶鑄其精神的人。孔子重事功,最明顯的體現,是在他十四年歷盡艱辛,受盡困辱的列國周游中。從他對幾個隱者態度的回應中就能感受到這種做事的精神。在衛國,孔子閑日擊磬,荷蕢者嘲笑他“硁硁鄙哉”,孔子應以“果哉末之難也”。孔子何嘗不知道“莫己知而已”,然而孔子是抱定“行道”精神來做事的,荷蕢隱者又怎能理解?在陳蔡路上,孔子先后又遇到了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筿丈人四個隱者,他們先后對孔子或規勸,或奚落,或嘲笑,或鄙視,然而孔子卻一堅其心,自蹈其志,給予隱者以同情又不屑的回應“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又何嘗不想獨善其身,為己立己,然而這就是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修己雖善,更愿安人,安天下。畢竟世事終究需要有人來擔當,有人來作為。孔子有時也想做獨善其身的隱者,欲居九夷,乘桴于海,然而他終究不忍避人避世。這就是孔子,這就是孔子的精神。積極勇猛地做事,行道,至于成敗,已知之矣。孔子周游列國十四年,王政推行了嗎,沒有?謂之敗。然而十四年做事之精神,其影響遠遠大于當時一時之成敗,從這個角度看,實謂大成。
? ? ? ? ? 自孔子之后,這種入世做事行仁的精神已經融入儒家血脈。后世儒家秉承這種精神,發揚光大,直至今日,中國人之好務實,重踐履,實在是儒家自孔子以來鑄就的風規。魏晉玄談誤國,何干儒事?宋明空談務虛,非是真儒!真正的士,真正的儒,退能盡心知天,進能平治天下,此天下儒;內能修身俟命,外可齊家治國,此家國儒;最差的儒,為一己儒,德無大成,然言信行果,行無大功,然躬親力行。但凡是儒,有德必行,重行動,重實踐,重事功,而這所有踐履都一以貫之以仁。
? ? ? ? 相對于佛老,儒家可謂極高明而道中庸。儒家立命立心,陳義不可謂不高,然而所以千年不衰,所以能普羅眾士,主要因為它雖高明而能中庸,其重人倫,重實務,重生活,重事功,所謂高不離地,德不離行;而佛道只求極高明,卻高明如天。佛家求無生,“語寂滅者,往而不返”,道家求“徇生執有者,物而不化”,佛老外人倫,逃世事,蹈虛空,摒除一切人該盡的義務,逃避人所以為人的擔當,所以終不能廣大。儒家不求長生,不求無生,有生一日,做一日人事,盡一日人心,事依于仁,事盡其仁,事不慊心,心不違事,磊落光明,所以能坦然做到“存吾順事,沒無寧也”。
? ? ? ? 從孔子孟子,到王陽明曾國藩,再到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無一人不是涵養德性,居仁由義。這些人不是只會讀書,只會講學,只會著述,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做事,愿做事,敢做事,能做事,一任道義貫其間,做事集義,養氣浩然,為儒家承仁繼善。
? ? ? 求事功,義以比,貫仁道,死而已。這才是儒家代代相傳的盛德大業,不朽事功。凡以儒者自居者,必積極于事功,而不汲于功,務實做事,實地做人,躬行不逮,踐履不虛,全以任道徇仁的精神做實事而已,不懶事,不畏事,不避事。不草小事,小事力行;不懼大事,大事謹行,事事唯以盡心力行自得,一如孔子之任乘田委吏,事雖小小,心卻怡怡,為何?盡心力行,小事大德。盡心做事,功在其中矣,仁在其中矣。
? ? ? ? 即不為儒,亦不可以避仁。仁者人也!有盡力為人且不虛此生者,焉能避事而行仁?仁者,必有事焉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