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次意外,手機跌落導致屏幕碎出一道疤來,因為沒有傷到內層,還不至于影響使用,只是有礙觀瞻罷了。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始終感覺差那么一點點,最終還是乖乖地掏了幾百元后換了屏。拿著完好如初的手機時,仿佛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平衡以及某種生活的自尊一樣。
???? 畢竟是山寨貨,用了沒多久,各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提示我它又壞了,而且還不如以前的“一道疤”,人家以前只是有礙觀瞻,而現在經常是勞而無功。還好,在質保期內,且店家還算厚道,再次更換了,又如初了,注意,這次我沒用“完美”二字。
???? 不到一個月,又劃不動了,不得不第三次更換,也許店家是為了徹底不想再因此事看見我,直接把一個剛剛從原裝機上拆下來的屏幕給我換上了。這次,從手感到心情都極佳,直接導致中午吃面都加了一個蛋。
???? 晚上,偶然回憶整個心路歷程,索性畫下了下面的表格:
????? 就像一滴濃墨灑在了宣紙上,迅速地向四面八方延展開一樣,我開始思考是否我們每一次遇到的不滿足都有著類似的含義,無論是那些讓我們痛徹心扉的,還是那些像手機碎個屏這樣不痛不癢的。不久,我發現大多數的不滿足、不滿意都能填寫到上面表格中某一個空格中,仿佛某個事物中的我們就一直處在一個來來回回蕩著的秋千中一樣。
? ? ? 那么,一個事物在你腦海里的印象深刻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從你第一次認知到事情告一段落時的認知所經歷的擺動次數來近似度量。想想那些讓你印象深刻,刻骨銘心的事物,折騰了你多久?劇情反轉了多少次?
??? ? 那怎么才能提升我們的滿足感呢?挑戰是巨大的,因為:我始終不可能擁有所有,我始終不會因為帶著美好的期望而必然擁有,我始終不會因為一次得到而永遠擁有......
???? 我發現,一組信念(conviction),長期博弈的平常心(normal heart)和活在當下(now)所構成的“鐵三角”可能是一個不錯的工具。
????? 信念決定了你的終身目標,給你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平常心賦予了你在螺旋式前進過程中正確的心態;而“活在當下”讓你感知現在,接受和承認,并通過行動繼續前進。
????? 這就是鐵三角中三個要素之間相互的作用和各自的職責。目標決定著過程的方向,而前進是圍繞著目標曲折的、螺旋式的過程,過程的具體細節由當下的環境、你的認知和行為共同決定。
????? 具體而言:
????? 信念:That's what you believe, and purpose. 信念引出了你的終生目標,指出了人生的方向,那一定是終生的,最持久,最能體現你的價值的那個目標和夢想。
???? 終身目標可以抽象、精煉為一兩點,由此展開,可以投射到很多維度(財富、健康、親人、朋友、生活必需品等等),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基本看法和行事邊界。文章開始時,我對手機的要求和看法就折射出我對生活用品的認知,進一步地也包含了有關信念的蛛絲馬跡。
???? 平常心:浮浮沉沉,坎坎坷坷,難免會有情緒和負面的想法,但別讓它們成為阻止你實現夢想的導火索。
????? 要看到在追求終身目標的路途中,一帆風順總是小概率事件,總有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要相信詩中的后兩句就在不遠處。
????? 平常心除了是一種態度,還需要一些具化的行動指南來幫助人們平復心情,調整情緒。比如西方人的“S.T.O.P”:停下來(Stop)、思考(Think)、觀察(Observe)、計劃(Plan),從當下入手嘗試改變局面;中國人的“三思”:思危、思退、思變。不是說要去情感,而是要把情感注入到當下,成為行動的燃料。
???? 現在:過去成就了你的現在,現在決定了你的未來。
???? 打開你的五官去全面體驗現在,才能活得更加真實,才有可能發現一個又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才有可能專注地去完成你的使命和任務。無論是分析過去,還是計劃未來,還是開始行動,都只可能發生在“現在”,如果你打算真正地解決問題,那么務必做好上面的“分析”、“計劃”、“行動”三件事。而實際上,我們看見較多的是“抱怨”和“情緒發泄”,也許這能讓人好受一些,但請理解:如果抱怨和情緒化不是你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則最好不要當眾這樣表現,這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和破壞團結而已。
???? 除了“知”,還要“行”。我個人在學習并堅持了一段時間的冥想練習后,發現了一個很好的途徑進入到“現在”這個狀態,那就是“監控視頻”法: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想象你正在通過一個監控視頻全方位地記錄著你周圍五官能夠感觸到的圖像、聲音、氣味......,然后你開始發問:“畫面上都有什么”、“他在干嘛”、“他在想什么”、“他從哪里來”、“他會去向哪里”、“他現在所做的在邏輯上能讓他離夢想更近嗎”。這樣,你就可以暫時告別那些縈繞在你心頭的想法、情緒,而真正打開你所有的感知器官去真正“過”你的生活。當我六神不寧時,我總會提醒自己使用這個方法來“錨住”自己,穩住陣腳,思考和行動。
? ? ? 在我自己的實踐中,我發現“CNN”中的三個要素都需要花些功夫去提煉。如“信念”,我們本能地會抗拒承認信念的缺失,但事實上,如今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不想、不敢提信念。這里的信念應是指那個給你賦予終生目標和價值的東西,它刻畫出在你離開這個人世時,留給這個世界的印象。信念嘗試著回答Why和Purpose的問題。又如“活在當下”,我們經常把它作為試圖逃避某種困擾或者安于現狀的托辭,殊不知它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和處事方法,它試圖回答How和Tactics的問題。再如“平常心”,它不是在“求不得”時的自我安慰和出世良言,而是讓我們撥開主觀觀念和情緒的迷霧看到實物的本來,它試圖讓我們回答What的問題。三個要素都需要我們不斷地通過自省和悟來提煉,有時也需要環境來扮演催化劑的角色。
? ? ? 從我的信念出發,我應該說清楚CNN為什么能幫助我們提升滿足感。但由于時間的緣故,以及照顧到我們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我會在《用“CNN”鐵三角提升你的滿足感 (二)》中給出依據和推理。如果你有興趣,請關注下回分解。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