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的解讀是簡單還是復雜?如果說簡單,為何5000多字只解讀了三分之一,如果說復雜,為什么比解讀古埃及文字要容易的多。
- 中文的語文分離,是進步還是落后?現(xiàn)在看來,言文一致反倒是可怕的。
- 由于古代漢語書面語不適于面對面直接交流,因此中國的戲劇,走了另外一條路,雖然也有賓白,但是最華麗最有文采的部分是韻文,也就是唱詞。
- 如果漢語的語音用法變動太快,將來的人很快就會看不懂現(xiàn)在的人們說什么了。
- 因此有固定的語文標準文本很重要,它可以樹立標桿,讓漢語繼續(xù)傳承下去。
- 即使沒有現(xiàn)代漢語標準文本,由于有文言文的遺產,漢語也不會亡故。大不了這一百多年來的瞎折騰,留不下任何痕跡,從未來歷史中湮沒而已。
- 漢字不廢,中文不亡,中國也不亡。
- 沒有一個字是死的,將來都會復活。只要甲骨文還在,說文解字還在,古代文獻還在,康熙字典還在,這些死文字,都有可能變成活文字,時間問題。
- 簡體字也許就是曇花一現(xiàn),也許作為并行的漢字系統(tǒng)存活下去。事實上,正體字是不會消失的。
- 任何語言文字改革必須都是可逆的。從五四以來,所有的過程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說,改革不成功的部分,還可以改回去。
- 計算機的出現(xiàn)初期對漢字不利,但是強大的漢語拼音系統(tǒng)起了關鍵作用,使得漢字在數(shù)字時代存活,并且沒有任何障礙。
- 標準的白話文,就是好中文的樣子。
- 標準白話文從何處找?文言漢語中的精華部分,古典詩文,五四名家,《圣經》和合本,馬列毛著,翻譯作品。
- 標準白話文可以由幾套標準并立,可以有典雅一點的,也可以有俗白一點的,無論哪一種,必須是書面語,必須善于遣詞用字。
- 非同一量級的事物對比無意義,例如不要把《和合本圣經》與《荷馬史詩》中譯本,甚至莎士比亞中譯本進行比較。
-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如果只表音,或者只淪為音素,是漢字的墮落。
- 重歸漢字之美,讓漢字在標準漢語句子中發(fā)射出驚人的內美。
- 一代人不行,就兩代人,兩代人不行就三代人,三十代人,總有一天一種標準漢語會出現(xiàn)。
- 風格就是人。風格的要素就是人的要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風格。寫作風格學的推崇離不開對人的推崇。
- 一些馬列學者已經解決的文藝問題,如同已經制造好的輪子,就不需要重新發(fā)明了。
- 漢字是有魔力的文字,要以初心對之。
- 甲骨文是一個門徑,但不是終點,漢字要到漫長的漢語江河中去追尋。
- 好中文是一個旅程,踏上之后,就不會再想到退縮和返回。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tǒng)一聯(lián)系我的經紀人南方有路。
想與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請點擊《好中文的樣子》寫作私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