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感應】篇

圖片發自簡書App

養生之道雖云至簡至易,然踐行起來卻也至深至難。

簡易者,吾人生活于蒼穹環宇之中,天地之間流動的理氣(炁),無時無刻不在與蕓蕓眾生【感應】道交,理氣(炁)相溶。

大凡合其理氣(炁)者,天道則助之、惠之、潤之、澤之、長之,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矣!

反之不合理氣(炁)者,天道則鋤之、扁之、混之、棄之、抑之,有所包括、有所相溶矣!

【感應】存在于三界內外,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如太極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感】者,動也!乃吾人之身心靈有感于天地之間的理氣(炁),且覺知在身心靈三者之中的狀態。

又曰:“吾人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影響,而產生的心理與生理反應。

感,動人心也。——《說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辭》。虞注:“動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易·成》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應】者,當也——《說文》;應,當也——《爾雅》。有必然如此,應該這樣之意。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詩·周頌·賚》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應是良晨好景虛設。——宋· 柳永《雨霖鈴》

凡所應有。——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不應重罰。——清· 方苞《獄中雜記》等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應】

一者為物理學名詞。一個物體(如電導體、可磁化體、電路)內部由于另一類似激發物體的接近(但不接觸)或者由于磁通的變化而產生的電荷、磁性或電動勢

二則是因受外界影響而引起相應的反應。

自然界現象對于人間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我以為月亮引起的感應多半是消極。——茅盾《談月亮》

令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與妻書》

就【感應】而言,吾人自入胎至降生開始,便已經開啟了【感應】滾滾紅塵,人生苦短的命運歷程。

如吾人之十月懷胎,在母體胞胎中己然與母親一起【感應】了寒熱冷暖諸般痛苦。

及至一朝分娩降臨人世,更是立即【感應】到“風、寒、暑、濕、躁、火”六淫和“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等等諸般“人情冷暖、炎涼世態”的現實。

“苦哇、苦哇、苦哇!”是吾人降臨婆娑世界所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同時也是生命對于第一次【感】受到塵世間七情六淫諸般知覺,亦即【感同身受】的無奈回【應】。

這種【感應】狀態,伴隨著斗轉星移和歲月流逝漸次增強,于是人間百態、善惡美丑、正氣邪氣、有為無為、成功失敗、名聞利養等等便【應】運纏縛不休,佛曰之“八苦”緊隨其后。

既知如此,養生所專注的目標,當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增強自己的內功和抗擊打能力。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最終達至“感應道交!”“道交感應!”

【感應道交】者,指眾生之所感與佛之能應相交之意。佛陀與眾生之關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眾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機緣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與之相應,亦即眾生之「感」與佛陀之「應」互相交融。

若如此,【感應】之威能,則遍虛空盡法界,自在養生之功效,彰顯無疑矣!


2017年10月16日於美茵茨 菩提精舍 覚明

上一篇 ? | ? 下一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Linux目錄 二.Linux運行級別 三.Linux基礎命令 1.文件目錄操作 2.搜索 3.系統信息 4....
    lioilwin閱讀 367評論 0 2
  • 夜幕拉開十指寒,為君一賦鷓鴣天。 香蘭有夢深山里,雛菊余情寄雁然。 生錯亂,死彷徨。愚心遁世皆迷茫。 平生往事如煙...
    撲忒閱讀 31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