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真是太忙了,本日志好久都沒有更新了,水溫也已升至并超過20℃,好在我沒有放棄堅持游泳。由于本日志是從冬游的某日開始記寫,所以仍然冠名以《冬泳日志》。
今日一到場,寧大的王教授也過來了。說實話,王教授才是我在蛙泳這項運動的第一個師傅。最早我只在游泳館和同事游過,同事也是“旱鴨子”,我們只能游一口氣,不會在游動中完成換氣。之前,我在這里練習水里吐氣,抬頭吸氣,可是怎么都不得法。就是在水里吐完氣并抬頭的那一瞬間就如同溺水一般難受,根本不能完成吸氣。就在我連續幾天非常疑惑不得其法的時候,王教授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說你抬頭時要同時用嘴和鼻孔吸氣,我一試果然奏效。
其實在這之前,游泳的人群早就你一句、他一句的給我各支其招,各傳其法的不知教過多少遍了,但是都沒說到關鍵點,所以我很難領悟。由于是“旱鴨子”,所以天然的對水充滿恐懼,在水里完成吐氣并抬頭的那一瞬間,后舌根與喉嚨之間會本能的閉合,根本不能自然順暢的吸入空氣。而王教授有著豐富的從教生涯,所以他一下就能點到那個最關鍵的地方。他的方法果然奏效,我瞬時就學會了在游動中完成換氣這一本領。
自此以后,我勤加練習,每天堅持,最初也只能游到旁邊的蘆葦叢,十多米遠近都做不到游完一個來回。當然,能夠在水中完成換氣,能夠簡單的游個十多米,我已經是欣喜若狂了。
想當初,我還沒學會蛙泳。我是前肢用蛙泳的方法劃手,后肢用自由泳的方式打腿,再配合以剛剛學會的換氣方法游動個十多米,就這么點本事。當然,我是非常小心翼翼的,生怕游遠了,游到腳不能著地的水域而被溺水。你能體會到那種剛剛學會而本領很差的心情嗎?不過我已在練習蛙泳的“收、翻、蹬、夾”了,且是十分用心。
直到有一天,我的第二任師傅,農學院劉教授的出現,我的蛙泳技能才有所提升,且水中換氣的熟練度也有所提高。他給了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非常感謝他老人家。
為什么我在游泳這個項目上的師傅都是教授、學者型的前輩呢?我也想不通,我也沒刻意的去請教他們呀,他們無意中就給了我指導,給了我方法,點醒了我,照亮了我。也可能是我天生就和教授們投脾氣,和學術有緣,運氣好罷了。
我呢,一來二往,就在這條河邊混熟了。每天堅持游,每天都有一點長進,直到有一天我在師傅(劉教授)的護送下,完成了一次橫渡此河(約60m超過)的目標。這條河的中間處有十多米深,如果沒有師傅陪同,我是沒有膽量橫渡的。當然,我腰里系著浮漂,它是我的救命稻草,關鍵時候我得靠它。不然也沒有如此膽量,畢竟自己本事還差。
就這樣,我膽子一天比一天“肥”,不過本事還沒跟得上。有一天,橫游此河到對面的蘆葦叢停下來歇歇,便開始返游。到中間處,心里有些微微恐懼,注意力有些微微分散,一下子呼吸的節奏就有些混亂。我嘗試著調整一下,不過本能還是告訴我去拽了拽系浮漂的繩子,便雙臂抱住浮漂仰面浮起。不過,在這一過程的前面,當然喊過“救命”!上岸后,還被泳友們嘲笑了個遍,不過好在我皮厚,大約比城墻還厚一尺多。嘲笑就嘲笑吧,反正我還活著。試問“那個游泳高手沒有這一經歷呢?”只不過大家沒有細說罷了。
我“抱球”浮起之后,離堤壩邊緣不遠而水流的沖擊力又非常大,所以非常害怕被沖走,盡管其中的落差不過一米多,但是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已是險境。好在一位游過我身旁的泳友,把我給反轉過來了,就像反轉了一艘顛倒的小船。說來也是可笑,要換作現在,一個蛙泳手不就解決了嗎?說得輕松,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那可不簡單。因為水性太差,時時處處都潛藏危險。
當然了,自打去年暑期到現今,由于一直在斷斷續續的堅持,所以泳技也是有所提升。
今日上岸后,我對一旁坐在臺階上的馬哥(馬哥好幾個,此處專指健身馬哥)說,我已可以到這條河的任何水域游動了,游泳足跡也遍及此河,已沒有了之前的恐懼感。馬哥回道那是由于你在這里混熟了,對這里的水域熟悉了,所以膽子就大了。就如你剛處個對象,手都不敢牽,后來你不但牽了手,還干了別的,越來越膽大了。馬哥這么一說,也很有道理。
總之,任何事情,都沒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我長期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收獲。雖然花費了我不少的時間、精力、金錢(來回的路費也是昂貴的)。本階段游泳生活,暫敘述如此,如有新感想,后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