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要寫作?而且還能堅持下去?”有時候會不由得想到這個問題。由于我不是文科出身,讀書的時候寫作也是我比較頭疼的事情。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布置要寫日記,基本都是老媽說一句我抄一句才能完成,可見我對寫作并沒有多少熱愛。現在雖然我敢于嘗試所有題材,但我還是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低劣的水準,因此我壓根就沒想過在寫作上有所成就。那為什么我還愿意去寫,并敢于到處發呢?最主要是因為寫作是個比較好玩的事情。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開發程序員,他們首先要個大的目標,那就是要到達一個具體功能,具體如何實現就是展現個人實力和創造力了。寫作是完全一樣的,有時候可能還要超過它,因為很多時候連最初的目標都沒有,但最終也會呈現一個結果并能夠完全展示出來。所以我經常會為某個特別好的觀點或比較流暢的段落而得意一下。寫作對我而言就是個好玩的事情。
我對邏輯性閱讀有比較強烈的偏好,寫作可以固化自己看到或者學習到的內容,這是一種深度加工的過程,時間一久就可以形成寫作思維。就是能打破整塊的內容使之碎化為一個個小的知識點,通過這種寫作,可以讓數量龐雜的知識點繁而不亂,還可以隨時提取,甚至可以通過內容的嫁接、碰撞產生自己新的思維。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寫作,但最好寫了就要去檢驗,如何檢驗?那就是公開發出來給大家看,不要害怕被人嘲笑,更要敢于污染別人的眼睛,我就是一直這樣踐行的。
口頭語言和書面語是有重大差異,書面語強調邏輯性和層次性,口語重視連貫性。雖然自媒體的快速發展會讓口語模式更為興起,但更為廣泛的知識結構往往是以書面語模式存在的。要在這塊有所成就就必須自己重新解構和吸收這些知識。寫作可以鍛煉這種能力,我的寫作也要從我個人具體的定位說起。我個人的特點偏向創意性內容,但“創意”一詞比較虛,需要借助具體的東西去抓住。寫作就是抓住創造力的一種手段,我是不知道明天的寫作方向,更無法提前判斷明天的寫作內容,更多的只會是忽然間的靈光閃現,所以寫作是可以培養創造性的。但這還是停留在書面語之中。要達到更高層級,下面一步該如何走?我認為方向是口語和書面語的隨時切換,也就是內容的吸收和再轉化。就是可以將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通過寫作更好的認識和吸收并傳播;同樣當你面對比如一本書,你可以完整消化,并通過你的理解和引申使之能通俗口語表達出來,整個過程會無形強化你的總結、講述能力。
最后,寫作是一個態度,是一種分享和傳播精神的體現,這不就是互聯網精神嘛!
內容來源:費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