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貧窮的哈佛女孩》:人生的最終決定權一直且始終在我們手上

近幾年,“原生態家庭”似乎成了成年人為自己性格缺陷和失敗生活解說的有效借口:我之所以婚姻失敗那是因為我在單親家庭長大,我的固執性格是遺傳我爸,等等。我們一味的抱怨,從未想過,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撫育我們健康長大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奢侈了。有人在父母都吸毒,居無定所的條件下用兩年的時間考進哈佛,她叫莉絲默里,是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視力極差且患有精神分裂癥,父母最后都死于艾滋病。如果不是書中承諾描寫的是作者親身經歷,我甚至會懷疑這戲劇又悲慘的童年至少摻有一半的水分。然而,不得不承認,世界上的某些角落,的確有人僅僅是活下去就已經耗盡了全部。莉絲從高中就開始流浪街頭,靠朋友接濟和偷竊挨餓支撐生命。她可能思考過為什么要這么糟糕的活著,但因為貧窮,他們的思想受胃的控制,永遠只能停留在今天、現在。不是沒想過改變,莉絲未成年就想盡辦法賺錢,想依靠有遺產的男朋友過上穩定的生活,但一次次的無家可歸、一次次的借宿朋友家、一次次不得不埋藏內心真實的感受來爭取一宿的安穩和一頓豐盛的晚餐,她終于明白,朋友是不會幫你付房租的,沒有人會來拯救地獄里的自己。直到莉絲發現自己早已和同齡人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直到佩奇的建議和鼓勵,莉絲終于決定重返高中,靠讀書改變命運。

然而改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于一個無家可歸的未成年人。背著笨重的書往返于不同朋友的家以獲取片刻的睡眠,拼命選修課爭取四年高中課程兩年修完,還有需要靠自己掙的生活費:在我們眼中似乎每一件都是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山,但莉絲默里用她對美好生活的欲望實現了,不僅實現了,還踏進了她曾夢里都不敢奢望的學府——哈佛大學,并越過千軍萬馬爭取到了可以支付昂貴學費的獎學金。

莉絲默里是個傳奇,一個用兩年時間改寫命運的傳奇。

2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習慣性的把“迷茫”掛在嘴邊,當然這群年輕人也包括我。周末十二點才起床,還沒下床就點了份外賣,等快遞小哥的門鈴響起才舍得離開被窩,邊玩手機邊吃飯,吃晚飯繼續玩手機,大好的太陽也不愿意出去曬曬,因為懶得動因為怕曬黑,微信刷十遍微博翻到底,還有各種更新的綜藝,愛豆的新資訊,放下手機已經是下午四點了,困、累、沒勁、無聊一股腦的涌上心頭,開始抱怨,唉,好迷茫啊。

沒錯,那就是我以前的生活,頹廢得如同尸體般。等我開始愛上跑步讀書后,完全不知道迷茫是什么。每天六點下班,算計著回家的時間,吃什么(開始跑步后就不再喜歡吃外賣),幾點開始去跑步,跑多久,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累但快樂著。那時候我終于開始理解,為什么聽過那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聽”只能讓你知道有這么個道理存在,且是你能接受和認可的,但真正的理解還需要靠自己的經歷和閱歷。而經歷和閱歷是從改變開始的。看完書后我一直在計算,兩年的時間,那是莉絲用來書寫傳奇人生的時間,除去每天四小時的睡眠時間,就算包含吃飯上廁所這種生活瑣事甚至打工,也不超過1萬5000個小時,說得更細致點,就算你正常作息,改頭換面三年時間就綽綽有余了。別說美國和中國不一樣,別說時代不一樣,以今天科技之無所不能,埋藏再深的金子也能發光,別說階層固化別說原生態家庭,你能糟糕過莉絲嗎?所以,我們有什么資格迷茫,迷茫不過就是“閑到發慌”的委婉說法;有什么資格抱怨,以現代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不配談夢想!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看到莉絲終于決定重返校園并異常勤奮努力時,我納悶,究竟是什么讓她如此決絕放下過往勇往直前的?她以前的生活的確糟糕透了,但這么多年,她似乎早已習慣并接受自己的生活狀態了,或者說對未來的要求莉絲從來只夢想安穩,畢竟改變時困難且艱辛的,還是不確定的。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最大的原因大概是這么多年的流浪生活讓莉絲明白,她在書中也多次提到:朋友是不會幫你付房租的,換句通俗的話,你的人生只能自己負責。莉絲有很多特別親近的朋友,可以共青春也可以共滄桑的朋友,直到她哈佛畢業事業有成,他們依舊親近得像家人一樣。他的朋友會為了她的晚餐和留宿問題同自己的父母抗議爭吵,但沒有人能從根本上解決她的流浪生活:他們會給與最大程度上的幫助,但莉絲始終是莉絲,流浪的莉絲。

和吸毒男友卡洛斯分手后,莉絲離開汽車旅館從回朋友家,看著朋友學業愛情事事順利,轉過身想想落魄狼狽一無所有的自己,莉絲覺得自己像是從地獄里跑出來的鬼魂,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那是她第一次有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小時候,莉絲總是渴望能得到父母的愛,為此她能放棄繼父家舒適的生活;長大后,她的渴望是安穩,有固定的住所有填飽肚子的食物,所以明知卡洛斯是癮君子還是選擇和他待在一起;終于,快要成年之際,她看到生活的美好——學業、愛情,她想要去爭取,欲望無限的膨脹,直到佩奇給她重返校園的建議,那天,莉絲為了能到達下一所學校面試,用吃漢堡的錢買了車票。努力的程度大概是和欲望成正比的吧!電影中莉絲來到哈佛,那是比她想象中更美得不可思議的學府,莉絲在心里默念,為什么在這兒讀書的不是像我這種人呢,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生嗎?我盡力拼搏,不讓自己落到社會底層,如果我更加努力呢?

在電影的結尾,當記者問莉絲她是如何做到的,莉絲回答道,我怎么能做不到呢,我父母教會了我可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