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檢視閱讀

2017.1.28

文/Mika

春節期間參加跟永澄老師共讀《好好學習》,以下是作業1-1,第一次嘗試結合永澄老師領讀流程進行的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的目的:了解整體和基本內容,產生疑問和興趣,不要掉入細節。前提是主動閱讀,帶著問題閱讀。

第一步:看包裝(1min)

1. 看封面

1.1.書名: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1.2. 作者:成甲,主業—景區設計咨詢創業,副業—時間管理、知識管理課程,被羅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

1.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 看扉頁

2.1. 版次印次:最后或最前,版次越多可能銷量越好

版次:2017.2第1版

印次:2017.2第1次印刷

2.2. 策劃機構:中信·經管出版社(出版物偏理論)

2.3. 內容提要:

從書名上看,這是一本個人知識管理范疇的書,“精進指南”說明適合了解過個人知識管理的人。

3. 看背面

3.1. 建議上架類:(背面條碼)無,屬個人成長類

3.2. 宣傳文案

羅振宇、萬維鋼、李笑來、小馬宋推薦,脫不花作序。這幾位是在中國知識變現時代的領軍人物。

文案:“擁有學習力的人,才是擁有這個時代的終極競爭力”“被羅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成甲教你如何變知識為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

這里產生的疑問是:學什么知識?如何學?

第二步:看整體(5min)

怎么構架起來的?目錄+序言+附注

1. 看目錄

第一章 知識管理和認知優勢

(道也。問:少數知識帶來關鍵影響,什么知識比其他知識有優勢?)

第二章 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術也。問:什么叫底層思維?我猜測應該是具有普遍規律性的)

第三章 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器也)

第四章 案例: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用也)

從目錄可以看出本書的核心——臨界知識的道術器用。

延伸:

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615

邊界之內是知識,邊界之外是見識。

2. 看序言

自序:

作者初衷—探尋底層規律(可以不看),內容—見目錄,

特色—更注重底層方法、思考邏輯、案例展示,是以慢為快的速成法,

局限—知識管理中的第一二層次(數據、信息管理)涉及較少,對跨學科臨界知識理解有局限。

第三步:看細節(10min)

1. 隨便挑幾章找關鍵詞:心理表征的學習方式。

方法1. 翻到書最后一頁看索引、附錄:重要書籍,主要關于學習、效能、思考方面。《窮查理寶典》

方法2. 找作者強調的關鍵詞,從中間讀(引起好奇心),道術器用從“術器”開始看。

看第三章,

1)天賦、興趣熱愛和臨界知識(兩者關系?)

2)應用臨界知識與刻意練習、外部資源、預見性認知(出現很多次,不懂)

3)臨界知識與能力圈(用得好的能力?),舉了好幾個知識變現名人的例子。

2. 誠意度

9分

第四步:下判斷(1min)

1. 這本書什么邏輯?

道器術用的順序邏輯。

2. 這本書對我來說有價值嗎?

有,目前讀了一些書、上了一些課但感覺進步不是很大,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內化,對我來說最重要是打開心智學習“如何學習”,正如笑來老師所說“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高人如何思考、為什么這樣思考,先慢后快。

3. 閱讀方式

參考永澄老師:張五常的方法、不能達到分析閱讀的層級的三遍讀書法。

3.1. 粗閱讀:(2h)張五常的提問式閱讀,順著往下看、不懂打問號,15-20min讀完(5s/頁)。如黃金思考圈:why-what-how,抓住why的本質才能有how的創意。

3.2. 認真閱讀:(1天)把所有關鍵詞理出來。

3.3. 形成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和表征:(2-3周)。

4. 閱讀時間

當前,需要整塊時間去理解。

第五步:粗閱讀(10min)

保持一個較快的速度完整過一遍,寫一篇簡單的讀書筆記。

1. 這是一本什么書?

2. 這本書在講什么?

3. 整體結構是怎樣的?

4. 這本書對我有幫助嗎?

5. 是否值得我進一步分析閱讀?

【簡記】花了20分鐘翻完這本書。這是一本關于知識管理的書籍,主要講述如何發現關于事物底層規律并融會貫通,讓這些知識在達到臨界點后產生裂變效應。整體上用道器術用的邏輯順序展開講述,這樣的結構利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處于吸收較多知識卻不知如何將各類知識聯系、運用起來,在這樣一個知識變現的時代,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如何將知識作為原始積累、變得更有價值,所以值得我進一步分析閱讀。

【題外話】幾個月前,在朋友圈看到成甲老師“半小時顛覆你的學習觀”分享,后來從另一個朋友微信公眾號接觸成甲老師關于“臨界知識”的書推薦,當時已產生對成甲老師的興趣,但沒有深入。加上這次跟永澄老師共讀的第一步—檢視閱讀,我很確信這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只能說,想要的都被吸引過來了,這是遲早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