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去別人家玩,但是大人們常常玩得很晚,常常是迷迷糊糊就睡著了,然后就“順理成章”的被留下。第二天醒來,在別人的家里、不熟悉的環境中,父母都不在身邊,只有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措手不及的變化。長大后沒有安全感,不喜歡在別人家留宿大概也跟這有關系吧。
剛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家里離學校太遠,開始在學校住宿,那個時候13歲,第一次一個人生活。沒有親密的朋友,軍訓很累,教官看上去也不怎么溫柔,每天都小心翼翼的訓練,怕出錯,怕被罰。
忘了是開始軍訓的第幾天了,那天結束訓練去食堂吃飯,印象深刻到我至今還記得餐盤里有我不愛吃的胡蘿卜。食堂有個負責擦桌子的老爺爺,可能是我看上去比較小,又見我是一個人,就過來跟我聊天。
問的都是些很平常的問題,然而沒聊幾句我就忍不住眼淚嘩嘩流,每天起床的害怕就像從前被父母丟在親戚家里過夜一樣,一個人假裝若無其事太久了,這個時候只要隨便有個人過來關懷幾句,就忍不住想上前尋求安慰。
想回家,想爺爺,不想呆在這個地方。
旁邊的老爺爺急忙安慰,“別哭啊”“沒事的”“第一次住校是會有點不習慣”。我一邊點頭一邊大口吃飯,大口咽下自己不喜歡的胡蘿卜,像在努力咽下所有的難受。
但是人都有自愈和選擇性遺忘的能力,雖然那天在食堂險些哭出聲來,但是晚上給媽媽打電話就好像什么都沒發生過一樣。
“嗯,挺好的,沒有不習慣。”
如今在距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再討厭胡蘿卜,也曾經像十三歲在食堂那樣流著淚吃完一頓飯,也曾經在聚餐時笑著說眼淚是被火鍋的熱氣熏出來的。
仍然是哭完以后一切照舊。
哭的時候也要記得吃飯,要吃飽才能繼續哭,才能繼續往前走。
就像下面這張圖片說的那樣,“哭著吃過飯的人,是可以堅強活下去的。”
如果有機會回到十三歲那個哭著吃飯的小姑娘身邊,我想摸摸她的頭,告訴她,一切都會好的。
你看我現在,不就好好的嗎?
圖片來自微博:@臺詞啊
歡迎關注公眾號:我是影影
我做的推送不一定很優秀,但是我保證每篇推送都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