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何為我?這是我們需要探究的一個問題。
這里有一個事例,張飛并非戰死在戰場上,而是被他的手下給殺死的,為何會這樣?一切皆因他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因為他自我太強。難以顧慮到他人的感受。因此,也可以說張飛是被他的情緒給殺死的。是被他的這個“我”給殺死的。
何為我,我是誰?
這里有一個誤區,人們誤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的情緒當成是我。張飛便是把自己的這個情緒當成是我。為了宣泄他內心的不快。他借助喝酒,醉酒過后。用力鞭打手下,最終導致他的手下不得不將其殺死。這是一個很悲劇的結尾。他的這種情緒,我們稱之為“我執”就是執著于自我,“我執”是一切是非紛爭的根源。《逍遙游》中說到“世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只有達到那種忘我的境界,才能夠真正的無所待。有我便會有所待,因此“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嗯,確實是這樣的,世間一切禍亂的根源,焦慮的產生,皆因這個“我”產生。因此“我”便是自己的最大的敵人,張飛若是能夠戰勝了這個“我”,那么他將不會是這樣的結局。那么我們若是能夠戰勝了這個“我”,將會使自己活的充實而又有趣,以一個更加樂觀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個世界。
自我不能太強,人生卻又不能沒有自我。
凡事都得把握個度,如果只是因為看到,因自我太強,而造成的負面影響的話。就一味地否定自我,那么這未免也太極端了,且又不切實際。生活在這世間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應該活出個性,追求個性。當然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也應顧慮到他人的個性的需要。不應一味的追求自我,而去損害到他人的利益同樣的,作為一個國家也該如此。“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該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
因此人生,擁有自我,活出自我很重要,卻又不能因自我太強而阻礙自身的發展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先了解他人的立場,能同時兼顧自己的立場來處理事情。”
其實很多時候要想做到這一點,確實是挺難的因為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我沒有刻意去訓練的話,我們更多時候會在無意識之中就陷入自我之中。 如果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不去他人著想,那還有談判的可能嗎?因此我們也能通過為他人著想,滿足他們的需求,以此來獲得談判的機會,促使談判的成功。試想一下,若是你一味地考慮自身的需求,恐怕你們連談判的機會都沒有了吧。就像“釣魚原則”,要放對了鉺,你才有可能釣到魚,魚喜歡蚯蚓,你喜歡草莓和蛋糕,要想釣到魚,你就必須滿足魚的需求。以蚯蚓為餌,才有可能釣到魚。換句話說,要想他人能與你合作,或是認同你的看法,首先你應該要放對鉺,你所做的事情應該是能夠滿足她的需求,讓對方有想與你合作的欲望。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換位思考,不應只強調自身利益,但這并不意味著你需要犧牲自我的需求,或者說把自我需求拋在一邊。這是需要在你與他人談判的過程中能夠真誠的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記住前提條件是,必須得真誠的為他人著想。暫時的忘記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打動人心,才有可能實現合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