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講愛情,講親情。
像我這樣剛剛20出頭的愣頭青,親情在生命的重要性很多時候超過了風花雪月的愛情。但這是與生俱來的感情,沒有選擇。對於愛情,人生階段的不同,智力水平和社會經驗的不同也會促使著個體遇到各種各樣的戀愛對象,但是家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出生就已經決定。
血濃于水,一句話多少人被所謂的道德情感綁架。
“媽,我真怕剛才我就這么死了”
“媽媽也怕,我剛才想如果你走了,我就跟著你走了”
“那你為什么不打120?”
“…..我….怕鄰居們誤會”
今天,之所以想說說這個話題,是閨蜜無意間講起了她的一個心結,她和媽媽相依為命,爸爸在她高考前3個月工亡去世,留了母女倆相依相守多年。閨蜜常常吐槽她媽媽一些毫無邏輯的舉動,那些事,她總是笑著講,但我聽著心里難受的要命。
閨蜜爽朗大氣的北方女孩,大學選擇去了南方,說是想讓江南水鄉好好陶冶下情操。大二暑假,閨蜜回家,媽媽很是高興,半年沒見的姑娘在學校就知道減肥,瘦成了麻桿。媽媽做了一大盤的紅燒蝦想讓孩子解解饞,長長肉。閨蜜也是很想媽媽做的菜,一盤大蝦幾乎全都進了肚,誰想到第二天腸胃就受不了了,腹部絞痛,上吐下瀉,暈倒在廁所兩三次,媽媽也是慌了神,攙著扶著,唯恐閨蜜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最后閨蜜脫水嚴重,頭暈到眼睛幾乎失明,眼前全是電臺雪花,閨蜜躺在沙發上,用盡力量讓她媽媽叫120,卻沒想到她媽媽支支吾吾,想了一會回答她“你再忍忍,我讓阿姨開車接你,我們去醫院”,閨蜜心頭一怔,那阿姨家離她家開車也得20多分鐘,醫院路程還不到10分鐘,但是她是真的沒勁了,自己打手機,連屏幕都看不清楚。
閨蜜后來嘻嘻哈哈講了這件事,說她大難不死,因為那阿姨正好開車在附近辦事,就趕緊趕了過來給送到醫院,掛了個吊瓶就好了。急性腸胃炎外加閨蜜有暈倒的病史讓那次的情形顯得格外的驚心動魄,我問她,“你媽媽為什么不打120啊?”閨蜜一臉的無奈,“我后來問她來著,她說,怕鄰居們誤會,會在背后指指點點”后來,在醫院,閨蜜的媽媽握著閨蜜的手說,“如果你走了,我也就跟著你去了。”
這件事,我在電話里聽完,快掉眼淚了,終于知道原來閨蜜那種強勢獨立的個性應該很大程度上是這么一個“不靠譜”的媽幫忙塑造的。
她媽媽愛她么?當然愛,而且應該是摯愛,但是做父母,僅僅是愛就足夠了么?
不,成為父母前,首先應該做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在生命和面子之間選擇,這本就很可笑,任何一個有邏輯思考能力的人都不會和閨蜜媽媽做同樣的選擇。更可怕的是,面對后來孩子的質問,竟然以“我會跟隨你去死”這樣的表述來抵錯,來強調她作為母親大無畏的愛,對不起,這種愛太過蒼白無力,甚至做作到像是真人秀臺詞。
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之一,但是,單純的愛并不是做父母的全部,更別提現如今,許多中國父母連愛都沒搞清楚,愛不是要求孩子一切聽從他們的心意發展,也不只是平時的吃穿住行的供養。
親人間的愛和戀人間的愛一樣,需要保鮮,需要維護。
但凡出現孩子父母鬧矛盾,各種各樣的人帶著各式各樣的老話、俗話就開始勸架,
“爸媽是你世界上最親的人,他們永遠不會害你”,
“爸媽都是為你好,你以后就明白了”
“你爸媽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趕緊聽話”
就算難得有幾個跳出來勸父母的,也是說“孩子小,不懂事,別和她/他一般見識”
“這是代溝,都這樣,等孩子長大了就明白你說的話了”
EXCUSE ME ?!!!
父母都是普通人,是人就會犯錯。
是不是做了父母,上天就賜了免錯金牌?做了父母,就所有的意見行為都是對的了?如果不是,那為什么父母從來都不承認?為什么從來沒向孩子道過歉呢?
還沒有做到思想健全就做了父母,本能的愛能夠支撐這份親情多久?
當今社會,竟然還有這么多父母抱守著各種所謂的老話,拒絕提升自己,不愿扔掉作為父母可笑的面子,不肯認錯,不肯道歉。在新的一代的個人意識迅速崛起的時代,這樣的父母是在一點點的蠶食這本就不再堅固的親情。
父母的愛是很偉大,但不幸的是,與愛情同理,親情中所需要的也不僅僅只是愛。
后來,閨蜜遇到了很多人生的重要抉擇,但很少和她媽媽講起,外人看來她們母女關系好的很,但她有次對我說“我和我媽像是熟人一樣,保持著客套的關系。大的決定,我一般不會再讓她參與,如果她都可以放手讓我去死,還全然沒有認識到其中的錯誤,那我真的很難再相信她的任何決定。”
事實就是如此,父母的決定除了影響孩子的一生,更會直接影響這份親情的質量。
伊坂幸太郎說: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當父母是不是應該也出份考題,題目就出,
如果有意外情況出現?A跟著孩子死,B先救孩子。
這樣的簡單邏輯題,大家看這個想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