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這句話近年來出現在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我想,很多人像我一樣,都把它當做一句罵人的玩笑話,聽后一笑而過,其實不然。
大腦,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我們“有”腦子么?你真的會“用”腦子么?大腦又有哪些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我們又該如何“用”腦?
歡迎來到走近科學之《解密大腦》。
看過《神探夏洛克》的人,都對卷福所扮演的夏洛克欽佩不已,不禁感慨,一個人的大腦怎么可以如此聰慧。你可能會說那只是電影中所杜撰的一個角色罷了。然而,現實之中,真有那種“用”腦如神的人。
如果你把《最強大腦》當做一檔綜藝娛樂節目來看,倒還好,但,那確確實實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從沒想過,人的大腦還可以如此聰慧吧。
大腦是個好東西,但得會合理用。
劉華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喜歡讀書,也很努力,但,成績卻不見起色。
每天早上到教室,你都會看到他端坐在那,手里拿著一本書。你說他不努力么?不,他是我見過的最努力的人。
高考那年,他失利落榜了,后來,他又參加了復讀班。
然而,事與愿違,沒有“有效”的付出是很難獲得回報的。在我上大學的那一年,他又落榜了。
不是他不夠努力,只是他不會“用”腦。整天抱著本書,卻不去梳理、思考書里的知識體系與邏輯關系,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腦人人都有,但得學會合理地“用”。
那么,我們該如何合理的“用”腦呢?
一、間歇使用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肖恩說:“如果連續21小時不睡,你的工作及學習能力和一個酒鬼沒什么兩樣。”在睡眠時,你的大腦會處理新的記憶和技能,甚至還能解決問題。
1869年2月,35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苦苦思索著化學元素的分類問題。他在疲倦中進入了夢鄉,在夢里看到一張表,元素們紛紛落在合適的格子里。醒來后他立刻記下了這個表的設計理念,元素周期表就這樣戲劇性的出現了。就這樣,他在睡夢中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研究表明,大腦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最為活躍。
二、精準預估
想要讓大腦變得敏感清晰起來,能夠精準把握任務進度,讓每一天都有條不紊,你需要給大腦做如下三項訓練。
001預估。估計一下自己每天洗臉刷牙到底用了多長時間,長期以往,就可以鍛煉出大腦對于時間的概念。
002比對。好好想想,為啥預估的時間與實際時間有所差別,總結下原因,讓大腦能夠在比對分析中變得敏銳起來。
003積累。在一定量的訓練積累后,你就能精準預估出自己用在每項日常事物上的時間。這樣不僅提升了大腦對時間的掌控力,而且能夠讓你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有章可循,不流于表面。
三、培養學習興趣,才是用腦之法
我們都知道,對某件事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往往就會做得很出色。當我們看到一本自己很感興趣的書時,往往會忘我的投入進去,這時的大腦是興奮而高效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當當當,敲黑板,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
參考書目:《只贏不輸》[丹麥]馬丁·本耶格嘉德、[加]喬丹?麥爾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