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eckham的一家
中國大陸自去年初全面開放二胎生育,但無論是從眾多的民意調查或實際的生育情況,均與預期有相當一段距離,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因素,是經濟條件,即現在物價水平高,房價與工資不成比例,養育壓力大。從歷史來看,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卻比以往幾十年都要高,過去能養多個小孩為什么現在就不行了呢?答曰:優生優育,把主要精力和資源集中在一到兩個小孩身上。
這里有一點,是大家都容易忽略但其實極其重要的,就是婦女生育的主觀能動性,畢竟,男性只是負責貢獻精子,幾分鐘的快樂,換來女性九個月的懷胎及分娩的風險,在男女日趨平等的今天,女性的意愿尤其關鍵。這一意愿當然受經濟現實的左右,但同時也深受社會輿論的影響。然而,一孩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以來,已經在普通民眾中植下一個深刻的觀念:只生一個好。這個觀念甚至可以應用于最難纏的婆媳關系中作為媳婦抗拒奶奶催生二胎壓力的非常有力的思想武器。
反觀一下英國人的二胎觀就很清楚,英國人,不論男女,普遍認為生二胎是女人天經地道的事情,生多一些更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但如果只生一個,會被標簽為Lazy Lady(懶女人)。即使是因為各種原因生了一個或者不生的女性,也不會否認兩胎甚至更多才應當是社會的主旋律,絕不會有"只生一個好"這個“歪念頭”。
的確,“只生一個好”這個錯誤想法被深深植根于中國普通民眾特別是婦女的頭腦觀念中,才是生育率難以反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