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為了深度了解晨山而讀的第二本書,這是一本關于他們課堂上的一個課程:寫繪課程。當時只是覺得這樣一個形式還蠻好的,把寫故事與畫畫結合到了一起,并且滲透到平時的課程(如語文,英文)。這樣就不需要再單獨的來進行畫畫和作文課了。
? ? 讀完本書,我算對兒童的繪畫和寫作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了解,也明白在低幼階段繪本的作用。故事的趣味性,畫面的多彩,文字的精煉。是孩子們最佳的精神糧食,從二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加入整本共讀,通過一系列的“橋梁書”,實現繪本到整本書閱讀的跨越。這時候孩子們的寫繪作品也由圖畫為主,過渡到故事為主 。
? ? ?看了今年一年級“飛魚班”的寫繪作品已經“出版”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個個閃動的心靈,無不讓人心懷感嘆。孩子們都有這個能力,就看有沒有機會讓他去綻放呢?
? ? ?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一下什么是讀寫繪,讀寫繪是由三種能力組合起來的:圖畫,語言和文字。我想之所以叫讀寫繪是因為讀是這一切的基礎吧,只有在攝取到足夠的繪本之后,才能開啟讀寫繪之旅吧。低幼的孩子會表達不會書寫,需要父母的幫助。童年是一部彩色階梯,需要一步步的走向蔚藍。
1、生命的展開是一個神奇的過程,從簡單的詞匯到語言表達,再到簡單的書寫,然后是故事,是思考,最后是生活。
2、兒童課程都是要遵循孩子自身發展的特點,循序漸進,不可逾越。最好的教育是對生命的滋養。
3、讀寫繪是通過大量繪本閱讀和生活經驗作為引導,繪畫和文字的結合,讓孩子們逐步掌握如何完整表達自己,如何拓展生命。
4、在孩子進入二年級之后,需要慢慢的減少繪本的引導,加入整本書的閱讀。讓孩子過度到“自動化閱讀和寫作”階段。
? ? ?如何進行讀寫繪一、涂鴉: ? ? 3歲前——無意識亂涂鴉。用大塊的紙張,單色粗筆任其隨意涂鴉,切記教她畫畫。 ? ? ? ? ? ? ? ? ? ? 關于語言,多接觸人,多給孩子念兒歌,繪本。
3歲時——擬人化。聽孩子描述畫的是什么。 語言:兒歌,聽故事,講故事。
4-5歲——形狀清晰。開始有意識的控制手的動作。畫筆色彩控制在6種以內;多體驗戶外活動,繼續故事,兒歌。
? ?5-6歲——對生活觀察越來越細致。喜歡涂色,讀故事代替讀畫。
二、讀寫繪(一年級) ? ?特點:把需要抽象知識運用的生活中。一年級是巨大的考驗與挑戰:離開熟悉的幼兒園,重視智力發展和競爭的學校。讀寫繪的意義:段時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好的理解兒童;滋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改善親子關系;共同促進孩子成長。
1、兒童歌謠獲益:愉悅情感,發展語言,大量識字操作建議:一段時間的重復;主題誦讀;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2、繪本:用圖畫和文章共同來講故事。繪本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繪畫。選擇繪本的原則:在生命的這個階段,孩子最需要生命就給與生命。老師進行讀寫繪的目的是促進孩子的自我認識,幫助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故事。
滿足愛和安全的需要 :
《逃家小兔》不管我怎樣探索,我都是安全的。因為媽媽一直陪伴。
《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一個小東西,一串大麻煩。如同年幼的孩子。
《跟甘伯伯游河》再多的麻煩與慌亂都不需要被責備。激發愿望與夢想 ? ?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永遠保持精神上的饑餓感。
《美麗的夢想》誰都可以擁有大大的愿望。實現夢想,提供成長的榜樣 ? ?
《小海螺和大鯨魚》遠大的目標和生命的遠航。
《小黑魚》游動在海洋世界里的生命智慧。
培養社會情感 :
《生氣湯》接納并疏導孩子的憤怒情緒。
《蘇菲生氣了》學會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也可以飛》面對挫折,懷疑,也不喪失勇氣。
《亂撓癢癢的章魚》沖突中發現自己的智慧。
《月亮狗》永遠忠誠不會背棄的伙伴。
《螞蟻和西瓜》團隊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精神上的愉悅 :
《好餓好餓的小蛇》出人意料的天真與想象。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真正的寓教于樂。
《圓白菜小弟》天真的荒誕與快樂。理解和認識自我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是誰?
《小豬變形記》做自己,最快樂! ? ?
《笨拙的螃蟹》更好的認識自己,短處也是長處。

這是用顏色畫出來的童話和故事、知識、品質、美好的事物、詩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淺淺的生活哲學,生命哲學,就都這樣被孩子們看到了。不但看到,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變成了愉快的吸收,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