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把荔枝快遞給楊貴妃?(上)

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時任中書舍人的杜牧,經過了長安城郊外的華清宮。

這一年是公元852年,也是唐宣宗大中六年,杜牧正好年滿50歲。

杜牧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此地他以前也來過,但這次來卻感慨更多。因為,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還因為他已預感到,自己來日無多。

作為唐德宗朝宰相杜佑的孫子、大唐王朝正宗的官N代,也作為一個久歷宦海的朝中官員,杜牧深知大唐已經國勢日頹,不可收拾了。此時此際,他有太多的理由為大唐擔心和扼腕了。

咱大唐本來是形勢一片大好的啊,為什么會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因為“安史之亂”啊;那又是誰,誘發了“安史之亂”,一手葬送了安定團結、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經常在華清宮鬼混的唐玄宗李隆基啊。

于是,杜牧揮毫寫下了《華清宮三十韻》《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等與華清宮有關的名篇。其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在指責唐玄宗李隆基,捎帶手的,也指責了一下下楊貴妃楊玉環。

比如《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的第一首: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長安回望繡成堆”:從長安回頭,遠望驪山,東繡嶺和西繡嶺兩個山峰,綠樹蔥蘢,郁郁蒼蒼。

“山頂千門次第開”:突然,西繡嶺上華清宮的重重宮門,依次打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望著塵煙中飛馳而來跑進宮門的一騎人馬,妃子笑了。

這個笑了的妃子,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楊貴妃楊玉環。她為什么笑了?答案在下一句。

“無人知是荔枝來”:除了楊貴妃,沒有人知道,那馳進宮門的一騎人馬,送來的是遠方的荔枝。

現在我們知道了楊貴妃笑了的原因:原來,是她的快遞到了,她最愛的美食荔枝到了。所以,她滿足地笑了。

當時楊貴妃是怎么笑的?各位男人們只要腦補一下自己家老婆或女友收到快遞時的笑容,就ok了。

其實,古今中外的美女們,在收到快遞等類似東西時的內心獲得感,再由內心獲得感而流露到臉上的笑容,都是一樣一樣的。

無論她當時收到的是荔枝,還是LV。

達芬奇筆下《蒙娜麗莎的微笑》,讓無數人傾倒,而蒙娜麗莎微笑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謎。有人說她是懷孕了所以微笑,有人說她是看到了情人達芬奇所以微笑,總之說法很多。

我說,咱能不能不要盡往女主和男主的下三路去想?

在我看來,蒙娜麗莎之所以會微笑,和楊貴妃一樣,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她的快遞到了。

一、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哪里來的?

楊貴妃愛吃荔枝,青史留名。

荔枝是中國的原產水果。關于荔枝的最早記載,見于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這位娶了美女卓文君的大才子寫道:“于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葡萄,隱夫薁棣,答沓離支,羅乎后宮,列乎北園。”

司馬相如在這里列舉了長安城上林苑的各種水果,其中“櫻桃葡萄”我們最熟悉,不熟悉的水果中,就有“離支”。

“離支”,就是“荔枝”。《扶南記》解釋說:“此木結實時,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由刀斧剔取其枝,故以為名”,所以叫“離支”。

智慧如你,通過上面的文字,一定發現了:上林苑?那地處長安城啊。原來在漢朝長安城的上林苑,司馬相如就已經見到荔枝了。那到了唐朝的楊貴妃想吃荔枝了,還算個什么難事兒?叫高力士帶著人去種,種好了,再去摘不就結了?

問題是,長安種荔枝,種不活,在漢朝就種不活。為這事,不懂科學的漢武帝,可沒少殺人。

漢朝記載長安城建設的書《三輔黃圖》說:“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植所得奇草異木。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無一生者。連年猶移植不息,偶一株茂,終無華實,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誅者十人,遂不復蒔矣,其實則歲貢焉。郵傳者疲斃于道,極為生民之患。”

漢武帝原來和楊貴妃一樣,也是荔枝的鐵粉之一:為了表達對荔枝的喜愛,宮殿都命名“扶荔宮”;為了荔枝樹在長安上林苑的枯萎死亡,他可以殺人;為了每年吃上一顆荔枝,他也可以不顧“郵傳者疲斃于道”。

漢武帝在長安種荔枝,并為此而殺人,那是因為他不懂科學。查一查竺可楨先生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可知:即便是在漢唐時期平均溫度高于我們今天、整體氣候比今天相對溫暖的條件下,荔枝生長的北限,在我國東海沿岸是福州,在我國西部內陸則是成都。

在過了這兩個北限的長安,荔枝當然就種不活了。可見,即使貴為皇帝,有些事,也是強求不來的。

于是,到了唐玄宗時,長安還是種不活荔枝。那就只有依賴種得活荔枝的地方進貢了。

到哪里去找來新鮮荔枝,哄朕的寶貝開桑呢?李隆基很是煩惱。

還好,他管的地方大。《新唐書·地理志》等史料表明,楊貴妃至少吃過四川、廣東、廣西、福建等四個省的荔枝。當然,這四個省是我們今天熟悉的行政區劃。如果按照唐朝的行政區劃,大致是劍南道、嶺南道、山南道、江南道等地的諸州。

圍繞楊貴妃到底吃過哪些地方的荔枝,自唐以來,就一直有爭論。而且,在這些爭論中,還出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

有趣現象之一:認為楊貴妃吃過四川荔枝的,都是宋朝人。

在唐朝,四川不僅出產荔枝,而且產量很大。據《元和郡縣圖志》卷31載,當時戎州、忠州、涪州都出產荔枝,其中“戎州僰道縣出荔枝,一樹可收一百五十斗”。可見四川荔枝產量之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胡子蘇軾認為:“天寶歲貢取之涪”,他還特別注釋說,“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進入。”

范成大在《吳船錄》云:“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然品實不高。”

成書于南宋由王象之編纂的《輿地紀勝》在卷174《涪州》中記錄:“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南宋詩人謝枋得所著《注解二泉選唐詩》中說:“明皇天寶間,涪州貢荔枝到長安,色香不變,貴妃乃喜,州縣以郵傳疾走稱上意,人馬僵斃,相望于道”。

宋朝人吳曾所著《能改齋漫錄》中說:“近見涪州圖經,及詢士人云,涪州有妃子園荔枝,蓋妃嗜生荔枝,以驛騎傳遞,自涪至長安,有便路,不七日到。”

再晚一點的明朝人王士性,在所著《廣志繹》中說:“唐詩‘一騎紅塵妃子笑’,乃涪州荔園所貢也,故飛騎由子午谷七日而達長安,荔子尚鮮。”

以上所說的涪州,指的是涪陵。我們今天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榨菜。嘉州指樂山,眉州指眉山,都在四川。

宋朝大才子宋祁在其《益部方物略記》中認為:“荔枝出嘉、戎等州,此去長安差近,疑即妃所取。”

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又如荔枝,明皇時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者,謂瀘戎產也,故杜子美有‘憶過瀘戎摘荔枝’之句。”

瀘州就是今日酒徒們都知道的“瀘州老窖”產地,戎州是宜賓,還是四川。

另有宋朝人張君房,他細讀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所作的《荔枝圖序》,認為楊貴妃吃的是忠州的荔枝。

這個忠州,現在是四川的忠縣。

說楊貴妃吃過四川的荔枝,比較符合邏輯。因為楊貴妃可以算是四川人,而且幼年時期在四川生活過。美女嘛,大多是吃貨,她在當年就吃過四川的荔枝,長大富貴后還想著幼年的那一口兒,太正常了。

有趣現象之二:認為楊貴妃吃過廣東廣西荔枝的,幾乎都是唐朝人。

和楊貴妃同一時代的大詩人杜甫,寫下《病橘》詩說:“憶昔南海使,奔騰進荔支”,又寫《解悶》詩說:“炎方每續朱櫻獻,皆是嶺南貢荔枝”。杜甫這里的“南海”“炎方”“嶺南”,我們都可以當作廣東廣西來理解。

唐朝天寶末年的鮑防在《雜感詩》中說“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雁飛不到桂陽嶺,馬走皆從林邑山”。“象郡”“林邑”,我們可以理解為廣西。

生卒年不詳,但唐憲宗元和年間還在世的李肇,在其《唐國史補》中寫道:“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唐朝人袁郊,在公元853年前后所撰《甘繹謠》中載:“天寶十四載六月一日,貴妃誕辰,駕幸驪山,命小部音聲,奏樂長生殿,進新曲,未有名,會南海獻荔枝,因名《荔枝香》”。

司馬光算是宋朝人持此觀點的另類了。他在《資治通鑒》卷215中說:“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

宋朝大型類書《太平御覽》也持此觀點:“妃子生于蜀,好荔枝,南海生勝蜀,每歲飛馳以進,則涪不進久矣。”捎帶手的,還否定了一下涪州荔枝。

其實,說楊貴妃吃過廣東廣西的荔枝,也比較符合邏輯。因為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身邊,就有兩個廣東人,頗受他們夫妻倆的信任。一個貼心宦官高力士,是潘州即廣東茂名人,一個當朝宰相張九齡,是韶州即廣東韶關人。這二位廣東人,看到楊貴妃好這一口兒,就隆重推薦自己家鄉所產,也在情理之中。

清朝歷任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等職,人稱“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阮元,就有過類似的推測:“新歌初譜荔枝香,豈獨楊妃帶笑嘗。應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

高力士家鄉的荔枝,還是無核荔枝。據段公路《北戶錄》卷3《無核荔枝》記載,潘州荔枝,“類雞卵大者,其肪瑩白,不減水精,性熱液甘,乃奇寶也”。這樣的好東西,高力士豈能不向楊貴妃推薦?

《新唐書·后妃傳》更留有張九齡向楊貴妃推薦家鄉特產的證據:“楊貴妃嗜鮮荔枝,嶺南節度使張九章乃置騎傳送,奔走數千里至京師。”這個張九章,就是張九齡的親弟弟。為此,張九章還得了個大彩頭——“於是嶺南節度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以所獻最,進九章銀青階,擢翼戶部侍郎,天下風靡”。

張九章和王翼這兩個人的馬屁拍得,嘖嘖,“天下風靡”。


有趣現象之三:幾乎沒有人認為,楊貴妃吃過福建的荔枝。

據一個不大正宗的史料《影燈記》記載,楊貴妃那個土豪級別的皇帝老公李隆基曾經“于長春殿漫撒閩中紅綿荔枝,令宮人爭拾之”。

正由于史料不大正宗,于是就有人說,沒有證據表明,楊貴妃吃過福建的荔枝。

我想說的是:對于皇帝女人想吃的東西,就許你四川、廣東、廣西的官員,快馬加鞭地上貢,然后快馬加鞭地升官,還讓不讓我們福建的兄弟們進步了?

福建的荔枝,其實質量最好。宋朝的蔡襄,曾撰《荔枝譜》說,福建荔枝“數福州最多,而興化郡最為奇特,泉、漳時亦知名。”這樣好的東西,不進貢給楊貴妃嘗嘗,你讓江南道的大小官員們情何以堪?

事實上,楊貴妃得寵之時,全國各地官員爭先恐后進貢,那是史實。《新唐書·后妃傳》說“四方爭為怪珍入貢,動駭耳目”,《舊唐書·后妃傳》說“揚、益、嶺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異服,以奉貴妃獻賀,因致擢居顯位。”看看,一是四方進貢,到了“動駭耳目”的地步,二是典型引領,揚益等地刺史因進貢而升官。

雖然沒有明文記載,唐時隸屬于江南道的福建地區曾向楊貴妃進貢荔枝,但在中國史上的歷朝歷代,我都請各位不要低估了各地官員向中央進貢表忠心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他們,一定會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以“有條件要進貢,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進貢”的精神,給楊貴妃送去福建荔枝的。

據此,我認為,楊貴妃當然也是吃過福建荔枝的。

綜上所述,四川、廣東、廣西、福建的荔枝,楊貴妃一律通吃。

二、荔枝快遞走哪條道?

荔枝的快遞,是由楊貴妃的老公李隆基,動用官方驛站系統完成的。

在古代,通過官方系統傳遞文書或物品,用車叫傳,用馬叫驛,步行叫郵,統稱為置。

唐朝高度重視驛站建設,在天下的交通要道,“凡三十里一驛”,共設有“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驛站。其中水驛260個,陸驛1297個,水陸兼驛86個。

別問我為什么水驛、陸驛、水陸兼驛三者加起來是1643個,而不是前面所說的1639個,我也不知道。可能,在《唐六典》留下上述文字的作者們,小時候的算術是體育老師教的。

至于當時驛站傳遞文件或物品的速度,唐朝法律規定:“乘傳凡四驛,乘驛日六驛。”也就是說,乘車每天120里,乘馬每天180里。

當然也有加速的情況。舉個栗子: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當時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兩個人,正膩在華清宮。范陽和華清宮,兩地相隔3000里。六天之后,李隆基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可見快遞緊急軍情是最高速度,達到了每天500里。

荔枝既是皇帝女人的愛物,又需要保鮮,而且達到了杜甫描述的“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的地步,其快遞的速度肯定是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了。

而據著名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圖考》一書中推測,快遞荔枝的速度,還要高于安祿山造反的軍情快遞速度,“驛送荔枝更加速至日行六百里以上至七百里也”。

快遞四川荔枝,走的是專修的“荔枝道”。


為了不冤枉唐玄宗李隆基,還是說清楚比較好:“荔枝道”分為南北兩段。“荔枝道”南段是專修的荔枝快遞專用道,從今天重慶市涪陵區北上,經達州市、萬源縣、鎮巴縣、石泉縣、寧陜縣,就進入了“荔枝道”北段。

北段是舊有道路,就是開辟于西漢平帝時期的子午道,由此穿越秦嶺著名的子午谷,到達長安。

據藍勇先生在《四川古代交通路線史》中考證,這條“荔枝道”在漢中到關中的道路之間取直而行,路程因此大大縮短,僅一千公里左右,成為一條捷徑。

四川荔枝經過這條“荔枝道”,僅需3天,即可抵達長安,成為吃貨楊貴妃口中的美食。所以,南宋《方輿勝覽》卷68引《洋川志》說:“楊貴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香色俱未變。”

然而,《涪州志》的記錄,則顯示荔枝經此道,需行7日。目前看,這個記錄失實。嚴耕望先生就分析說,涪州至長安,陸路不過二千里,唐代急驛日行五百里,為楊貴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飛騎日行近七百里”,所以“人馬斃于路者甚眾,百姓苦之”。若需要7日,則一日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馬倒斃耶?

當然,這條路要穿越秦嶺,行路之難是可想而知的。

要說明的是,在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義谷道、米倉道、金牛道等眾多蜀道中,“荔枝道”是唯一一條用水果名稱命名的蜀道。可見,楊貴妃的魅力之大。

今天,這條“荔枝道”大致就是G65高速公路的路徑,電子地圖顯示約916公里,以本人資深司機的速度,自駕需要11小時。古今分際,僅此而已。

至于廣東、廣西的荔枝,根據唐憲宗年間成書的《元和郡縣圖志》,從廣東到長安的路有兩條:“西北至上都郴州路四千二百一十里,取虔州大庾嶺路五千二百一十里。”即使按照每天700里的極限速度計算,這兩條路也分別需要6-8天。

福建荔枝,更是需要十天半月,才能送到楊貴妃眼前。

明日請看:

怎樣才能把荔枝快遞給楊貴妃?(下)》

三、荔枝在快遞過程中如何保鮮?

四、在吃荔枝這個問題上,楊貴妃比竇娥還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39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34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53評論 0 377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63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3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15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0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19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4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0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5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7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7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17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