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在蘋果的權力后的某一天,喬布斯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最關心的事情。首先當然是蘋果公司和蘋果電腦,然后是想促成蘋果教育基金。根據這個想法,喬布斯創建了“The Kids Cant Wait”(孩子們不能等)項目,想辦法給美國的每一所學校都贈送一臺電腦。
1985年9月,喬布斯告訴《新聞周刊》:“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召集一群天才般的人,和他們一起設計產品。……我想設計出更多的產品。如果蘋果公司容不下我設計的產品,我就會和以前一樣自己單干。……當時蘋果公司創業的時候,就是從車庫里開始的……我們當時可利用的資源真是少得可憐。但我們都有一種創見性。”
喬布斯的新公司NeXT啟動了。喬布斯雇用了最出色、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員工。但是從一開始,NeXT的情況就相當不妙: 沒有什么具體計劃,喬布斯沒能吸取以前在蘋果失敗的教訓,也沒有吸取自己被趕下臺的教訓。或者說,每個人其實在自己的內心都要重新經歷一次淬火,才能認真地反省失敗: 第一次,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外人;直到再一次失敗,我們才會認識到是自己出現了問題。
在NeXT,我們會看到喬布斯過往所有經歷的復刻: 現實扭曲力場、招募偉大的人才、最優秀的說服能力、日臻化境的發布會……以及再一次的失敗。而這些內容再次告訴我們,喬布斯并非一往無前地只有成功。沒錯,萬維網是在NeXT上寫出來的;沒錯,NeXT的設計進入了博物館……但實際上,直到iPad取得成功以后,屢屢質疑喬布斯的聲音才沉寂下去。而直到今天,蘋果可能會完蛋的判斷聲浪仍是一浪高過一浪: 就好比預測走高的股市會崩盤一樣,誰都想成為一個有先見之明的家伙。
我們逐一來看當時喬布斯重復做過的那些事,以及喬布斯在其中仍舊再犯的錯誤,我們會發現,為何喬布斯無法把NeXT變成另外一個蘋果。
1. 找最優秀的人。
這一點是喬布斯一貫堅持并且被證實了的成功秘訣。為了做出最好的標識,喬布斯找到了企業標識設計大師保羅·蘭德。蘭德給喬布斯設計出了NeXT的商標,只有e是小寫的,蘭德的說明書里解釋: e=mc2。于是喬布斯的公司名字就變成了NeXT(原來喬布斯的公司名字是Next)。為了能夠得到最好的設計師團隊,喬布斯希望得到原蘋果的簽約工業設計師——青蛙設計公司的艾斯林格。艾斯林格正是喬布斯在蘋果時親自與之簽約的,但喬布斯才不在乎這一點。他用盡各種手段最終得到了艾斯林格。艾斯林格做出了喬布斯認為最好的NeXT機箱設計——每條邊都是1英尺的完美立方體。
2. 做出最好的設計。
在喬布斯看來,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極其完美的審美觀,這種完美的審美觀要比事物本身更加重要。為了做出完美的東西,喬布斯放任自己的天性。為了能做到最好,喬布斯選擇了價格65萬美元的模具。當模具在機箱底部留下微小細紋時,他飛到芝加哥說服鑄模工人重鑄,直到完美。喬布斯堅持要讓顯示器有俯仰角度調整功能(現在都一樣了)。他堅持機器內部的螺絲一定要有昂貴的鍍層,堅持機箱內部涂成亞光黑色。NeXT沒有現成的芯片,喬布斯讓工程師自己設計。他還堅持建設自己的全自動化和未來感的工廠,而且在工廠里有2萬美元的黑色皮座椅、一節定制的樓梯、重新配置了的裝配線。
設計是靈魂。它并不僅僅是外觀,雖然早期看起來是違反包豪斯的形式追隨內容的原則,但最終產品是為人服務的,如果確定了人的需求,最終一切會向內容靠攏。如果內容偏離完美,形式再去追隨就只會錯得更遠。
3. 無畏的推銷員。
銷售NeXT電腦意味著要有銷售渠道,于是他“卷起袖子”開始行動。當時美國幾乎所有的CEO都接到過喬布斯的電話。為了銷售產品,喬布斯不斷親自展示產品。比如,為了說服迪士尼,喬布斯鼓舞性地對他們說:“世界將會因為有了電腦而出現一次偉大的變革,迪士尼公司作為大型公司的領頭羊,應該站在這場變革的最前沿。NeXT所做的努力針對的也是這場偉大的變革。”但是,現場出現了狀況。迪士尼的杰弗瑞·卡曾伯格(后來迪士尼和喬布斯的另一個公司皮克斯鬧翻時,他出走迪士尼,成立了夢工廠繼續與之對抗)在喬布斯的演講中打斷了他。他冷酷無情地說:“如果有人要和我的女兒約會,我的手里會準備一把手槍;假如有人要占有我的動畫,我會讓他徹底完蛋。”
任何普通人在這樣的時候都可能被嚇壞,但是,喬布斯在停了一會兒以后,繼續推銷他的電腦,就像沒有任何人在現場說過任何話一樣。
4. 偉大的發布會和半成熟的產品。
1988年10月12日,在NeXT電腦全球首發會上,喬布斯完美地掌控了發布會的每一個細節,他采用了莊重而極為簡單的舞臺外觀。當然,21世紀初,這種發布會成了主流。
NeXT電腦有很多偉大的創新。除了得到蓮花公司支持的電子表格程序,NeXT還有牛津版莎士比亞作品集、一部字典、一部百科匯編和一部《牛津引語字典》。NeXT電腦做出了第一批真正的電子書。它還有錄音和播放功能,有調制解調器、傳真和加密功能,配備了光驅,以及面向對象的操作系統等等。《Mac用戶》的編輯路易斯·科爾(Louise Kohl)預言: 這種機器將替代你的性生活。(對了,后來媒體經常讓用戶在iPhone和性生活中間選擇)。
5. 有現實扭曲力場,但依然對現實的駕馭能力不足。
正如喬布斯在Mac等一系列的研發小組所做的那樣,生產出真正的電腦比口頭說的要困難得多。
1985年年底,喬布斯說18個月后電腦就可以出貨。一位工程師說這不可能,最好把時間改成1988年。當然不可能。“世界不會靜止不動。如果我們這樣做,領先的技術就會把我們甩下,而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不得不扔進垃圾桶。”喬布斯說。但NeXT電腦全球首發后,直到1989年年中,NeXT電腦才開始銷售。原本預計每月銷售10000臺,但實際銷量每月只有約400臺,嚴重低于預期。這一挫折不能僅僅用完美主義來解釋,它或多或少還因為喬布斯沒有深究市場需求。這一課喬布斯還沒上完,而其他人可能至今還沒上。但喬布斯并沒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樣繼續挫折不斷,或者就此止步不前。
如果讓我對此進行分析,我認為喬布斯是沒有時間去回顧過去然后沮喪的。他只有不斷地吹著行軍號自己向前尋找方向,無論過去經歷了什么挫折和失敗,都不能停下來。因為你要創造未來,那么哀嘆過去是沒有用的,覺得沒面子丟臉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的尊嚴系于你的產品,為了創造偉大的產品,你必須不怕丟臉。實際上,你必須一次次地丟臉,不斷地丟臉和反省。這樣窮盡一切可能,才可能創造未來。
6. 喬布斯的遠見與蓋茨的實用主義。
1989年的一個論壇上,喬布斯和蓋茨先后現身。喬布斯說: 每隔幾年,電腦行業就會出現新浪潮。Mac借圖形界面推出了革命性的新方法,現在NeXT通過“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與采用光盤為存儲介質的功能結合起來,正在引導新的革命。
等到蓋茨上場后,他重申: 喬布斯控制軟件和硬件端到端一體化的系統終究會失敗,就像蘋果系統與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競爭一樣。“硬件市場和軟件市場是分開的。”當被問及喬布斯的方法是否可能產生偉大作品時,蓋茨看著NeXT樣機,嘲笑道:“如果你想要黑色,我可以給你一罐黑色油漆。”當然,蓋茨拒絕給喬布斯的遠見變現:“這款機器就是垃圾,光驅太慢機箱太貴。為它開發?我會在它上面撒尿。”
1993年1月,硬件副總裁佩奇離開公司,喬布斯意識到NeXT不可能成為“第二個蘋果”,于是他裁掉280名員工,將硬件業務賣給佳能公司,只保留軟件業務,試圖復制“第二個微軟”。但隨后模擬工程副總裁科奧于1993年4月辭職。1996年,NeXT將開發重點轉向互聯網開發工具WebObjects(收費軟件)。
筆者認為,看完這些內容,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喬布斯的成長軌跡。喬布斯在這段時間里仍然在犯錯誤,仍然沒有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NeXT有很多不利因素,但也并非沒有成功的機會,只是都被喬布斯在不斷的試錯中浪費掉了。其實這段時間對于喬布斯來講并不容易。他連續的失敗,讓當年的神奇小子蒙上了污點。人們開始懷疑他的不切實際,他成為硅谷的笑料。但他留了下來繼續去創造,繼續驗證自己的理論、堅持自己的道路,并且不斷修正。
喬布斯說沃茲非常善于自我反省,其實他自己也是這樣。所以,一系列的錯誤,沒有讓他改變他認定的正確方向,而是不斷地讓他修正自己過去錯誤的認知和實現的方法,最終讓人們一直質疑的理論成為現實——就像萊特兄弟讓飛機飛上了天空一樣,空氣動力學的發展讓一個荒謬的神話變成了現實。
除了上述提及的喬布斯的成長和教訓之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 沒有掌控力、沒能設定好解決問題的優先級和順序步驟。
當失去了硬件業務以后,喬布斯就不可能再繼續他的軟硬件一體之夢了。市場是殘酷的,而喬布斯要求驗證的創新模式又過于復雜,市場不可能給一個要求完美的、軟硬件一體化的初創企業這樣好的機會。而喬布斯因為再次嘗試失敗而更加被人輕視,1991年,Mac部門前財務主管都公開評價他:“有許多人曾經一度做過驚人的事,然后就再也聽不到有關他們的消息。杰羅姆·大衛·塞林格(J.D.Salinger)寫了《麥田守望者》后,不就再也沒寫過其他著作了嗎?”
市場上能再次執行和驗證喬布斯理論的只有一個蘋果了。雖然在沒落,但蘋果具有端到端的全部構架,以及在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對接。就像一艘先進到沒有人會駕駛的海盜船,因為年久失修而漏洞百出,但懂行的人會修理好它的。
等到喬布斯繼續思考和改正他過去的錯誤,準備好再次驗證他的理論時,他很幸運,能夠再次獲得這樣的機會。
失敗可能是變相的勝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開始。亨利·沃茲沃斯·費朗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