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于月亮的詩歌,我想接觸最早的大概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不過是孩童年紀,不過對于這首詩,還是一讀就懂的。李白是大詩人,不必多說,他的詩往往自成一派,瀟灑不羈。其實無論唐詩還是宋詞都是很講究韻律的,往往到現在,偶爾我用馬甲寫點打油詩,都要被一些網友批評,不注重韻律,不過李白的很多詩倒真是不注重韻律的,往往都是興之所至,隨手寫來,但讀來也不讓人覺得別扭,只覺這首詩就該這么寫,要是為了韻律改字,倒不好了。我想大師畢竟是大師,詩詞寫到隨心所欲又能讓人贊嘆,怪不得是“詩仙”呢!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和李白是好友,據說兩個人都沒考過科舉,李白是因為祖先的什么關系,杜甫則因為當年的主考官是個人格不太正常的人,不喜歡看到有才的人,杜甫那一科的科考竟沒有一人錄取。但是他們兩位正是因為沒有參加科考,而游歷山水,才留給我們那么多精彩絕倫的詩歌。
杜甫在唐朝的中后時期,看到的聽到的往往都是悲苦和愁緒,所有這些都反映在他的詩詞里面,就連這首《月夜憶舍弟》描寫了因為戰爭,兄弟離散,杳無音信,才有了這千古一句: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思念家人,思念家鄉,從古到今,無論詩人凡人皆是一樣。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描寫的自然是清新怡人的山山水水,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王維的詩詞無論是語言還是句式,都非常優美和諧,十分具有音樂美。王維又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讀他的詩詞,閉上眼睛,便是一副清新的山水畫。
再來說說孤篇壓盛唐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雖然詩僅存了2首,但僅《春江花月夜》一篇就足夠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地位。月夜里最動人的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詩人悠悠寫來。美景、感慨、離愁別緒……細膩的筆觸,詩人的筆下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的優美恬靜,誰不會讀幾句呢?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里那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美好的句子,溫暖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