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住在老城區的老宅,那是我童年美好的記憶。
爺爺和奶奶在老宅里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大半輩子,感情好得令所有人羨慕。但就是這樣一對老夫老妻也是免不了因為一些生活的瑣事而爭吵。每當爺爺和奶奶吵架后,兩位如孩童般的老人總會冷戰上一小會兒。當落日的余暉透過圍墻的花窗在老宅的院子里撒下點點光斑,爺爺總會拿上那個用了許久的大搪瓷杯,顫巍巍地穿過老宅的院子,跨過石臺階,身影慢慢沒入那幽靜的巷陌。而奶奶就坐在小竹椅上,倚靠著門樓,任由溫和的陽光拂過那滿是皺紋的臉龐,微風吹亂了奶奶的銀發,奶奶卻絲毫不在意,目光堅毅而深邃地留在爺爺消失的巷口。這畫面安靜而美好,美得像一副靜物畫。
沒過多久,爺爺的身影總會再次出現,夕陽將爺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爺爺依舊走得顫巍巍,不過這次大搪瓷杯是被爺爺用白毛巾仔細包著捧在胸前,虔誠得就像一個佛教徒。近了近了,爺爺終于走到了奶奶跟前,微微彎下腰,緩緩將大搪瓷杯遞到奶奶面前,輕聲說道:“這是我給你買的貓仔粥,趁熱吃。”而奶奶也會面露笑容地接過大搪瓷杯,兩人笑而不語,先前的不快也就煙消云散。就這樣,我的童年記憶里滿是這充滿神奇魔力的貓仔粥。
長大后,我讀到了詔安貓仔粥的傳說,才知道貓仔粥的魔力原來就是愛。
以前,詔安有個陳姓廚師,由于廚藝高超,經常被人請去置辦宴席。一次恰逢陳姓廚師的妻子坐月子,他幫人忙活完宴席已經月上柳梢,他擔心妻子在家餓了,便就地取材,隨手抓些宴席剩下的豬腰、豬肝、蝦仁、魚肉、海蠣等,配上小半碗干飯,猛火燒開水,就這么隨意一煮開便要打包回去給妻子吃。可是剛好被東家撞見,陳姓廚師只好急中生智說是給家里貓咪吃的貓仔粥。由于都是新鮮海產葷料,加上搶時間猛火催熟,這樣煮出來的貓仔粥十分香甜可口,令陳姓廚師的妻子愛上了這貓仔粥,陳姓廚師也就經常做給妻子吃,沒多久街坊鄰居也知道了,很快這貓仔粥就傳開了,成了詔安的名小吃。
其實貓仔粥的煮法并不繁瑣,只需將上好的本地粳米煮成米飯,放涼后細細洗去米漿;接著將新鮮的蝦仁、魷魚、海蠣、豬肉、豬腰、豬肝、海蟶、花蛤、鯊魚等等各色海鮮和畜禽肉類準備好,猛火燒開一鍋水,將不同的食材依次放入,等水再次沸騰,加入洗去米漿的米飯便可出鍋;出鍋后滴入幾滴蔥油撒上少許香菜,一碗鮮香可口的貓仔粥就大功告成。
貓仔粥煮法相對簡單,配料也可根據喜歡自由搭配,所以賣貓仔粥的攤子很多,若是喜歡自己動手也不妨可在家親自操刀。現如今貓仔粥已經融入了詔安人的生活,無論你何時想吃,都可吃上一碗熱騰騰的貓仔粥。那身處異鄉的游子,魂牽夢縈的除了家鄉的慈母的呼喚,或許還牽掛著那一碗貓仔粥吧?那辛勤勞作的夜歸人,伴著夕陽回家的同時是不是也想著給家里人帶回一碗貓仔粥呢?那恩愛的夫妻或是情侶,又有多少是緣起貓仔粥亦或是因貓仔粥而幸福美滿……貓仔粥淳樸自然充滿人情味,光是老板那一句溫暖的鄉音,就足以暖人心脾,加上那潤物無聲的美味貓仔粥,我想,這世上最幸福的也不過如此?
正是貓仔粥飽含著詔安人最質樸的人情味,才使得貓仔粥擁有暖人心脾,撫平傷口的神奇魔力。就如一句英國諺語“好的食物包含著溫情與良心”,有溫情、有良心,誰不眷戀這一碗貓仔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