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我寫于2017年的一篇文字,最近翻出來閱讀,亦有一種書中文字歷歷在目、情感在心里翻攪的真切感,復制到簡書,提醒自己健康的重要,親情的無價,生活要適意,別勉強。
不可否認,我是帶著些許悲慟心情翻開這本書的,以致書中每一個文字在心間跳動時都令人窒息,幾乎是強忍著眼淚在眼瞼深處流淌出來。此時語言是蒼白的,我幾近兩三次放下書本,閉上眼睛,亦或是想消化掉這悲慟,抑或是想忘記這悲慟。
大部分人認識于娟是在她過世的那一年,而我的相識晚了6年。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的自己不會把健康看的比快樂、比眼下的享受更重要,所以沒有注意到這么一個發光發熱的靈魂的存在。而我同樣感謝自己能在2017年的第一天遇見她,在新的一年,讓我更明白健康的重要,更明白親情的可貴,更加想親近人性最為本真、最純樸的東西,以免在日后遙遙無期的靜默時光里錯過,或是后悔。
于娟的文字,比起說她學識淵博,文采洋溢,不如說言辭懇切,感情至深更為恰當。我完全被于娟的真誠打動了,拜服在她頗具豐富內涵的人格魅力之下。每當看到書中某個觸動人心的情節,我都會在想,這樣爽朗善良的姑娘我怎么沒有碰到?如此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青年才俊,上帝為何不多加憐憫,既然已經罰她承受了具大的病痛,之前不注重健康的行為何不就一筆勾銷?我始終認為她的存在可以為這個世界多添一份美好,可以為這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多貢獻一份力量,或許是一份不容小覷的力量。可見,健康是一個不參雜任何感情的名詞,而且只有一次。如果沒能好好守住,就是上帝也挽回不了,更何況是渺小的人類的力量。
書中的很多心路歷程都悄悄點燃了我的記憶。我也曾因小病住院數天,在面對病魔纏身的時候,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每天按照醫生的叮囑絲毫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對待每一個治病環節,生怕自己的某一個不注意釀成大錯。就好像小學課堂里底下坐滿一排排的背著手的小學生,無論在家如何作翻了天,在學校都是一個無條件聽話的乖孩子。我始終不明白那時候的自己為什么會那么聽話,可能是身體內的某一最原始的東西一種自發行為吧,小時候對老師的聽之任之是這樣,面對飽含著消毒水味道的病魔亦是這樣。而心里對病痛恐懼還不算完,最折磨我的是隨時會看到臨床的人、或是走廊里病怏怏可以稱之為病友的人被病痛糾纏的體無完膚的景象,叫人看了仿佛被推到了懸崖邊上,可能沒人推你,都會自帶搖搖欲墜、隨時跌落的壓抑感覺。書中的于娟是個鐵血漢子,雖然心中有千斤重的心事,體內承受著粉身碎骨的病痛,表面上仍是一聲不吭、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叫人讀了心生憐憫,又心生敬畏。
于娟回憶外婆在世時候細致入微的照顧和親密無間陪伴時的情景是我最不能見得的,我幾乎是一目十行的在讀,因為關于那一段過往,也是我永遠無法面對,更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楚。那個心疼你吃苦、只要自己還有一絲力氣也不會讓你粘手家務、平時嘴里不說心里卻變著法兒的想念、對你的付出沒有一絲怨言更不求一絲回報的人。那個讓你堅信等自己有錢了可以帶著她享清福,卻還沒等到那一天就永遠的離開了你,之后用漫長靜默的夜告訴你她本不求回報,只希望你過得好的人。當我碼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早已無法自持……
書讀到后半部分已經減少了讓人悲慟的片段,更多是在回憶童年,回憶親情友情愛情,回憶留學時的景狀。像一位文學女作家把一篇好的散文娓娓道來,我甚至忘記了這是一本遺作,以為這就是一本抒發渴望抓住童年美好影子、對親情友情愛情直抒胸臆以及回味留學時代點點滴滴的平常書籍,心中還默默期望看到她的下一本杰作。可能于娟寫此書的原意不僅旨在給那些不健康生活的人敲響以警鐘,也想把這一生最美好的東西留下,供后人替自己珍藏、替自己無盡的回味,仿佛這種以文字形式留存的方式可以抵達永恒。
時間是個矢量,碎在身后便永無更改。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是,對親情的想念是,對故人的緬懷亦是。這是一本關于生命態度的靈魂書本,我相信讀完它的人會受到心靈的洗滌,正如我一樣,正如于娟所希望的那樣。我不知道應該以怎樣的方式祭奠她,健康的活著,應該算是一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