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收集作者 2017 年 02 月期間的一些或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
字數約 4310 字;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這個月活得像個快樂的男神經。
如有爭議……你還想跟一個男神經爭議個什么啊?
1. 四個并不算太好、但可能不會戒了的習慣
<u>1.1. 有些活,得在微醺狀態,才能干成</u>
我比較喜歡洋酒,40° 左右的那種。
大學時買的第一瓶酒是威士忌,<u>尊尼獲加黑方</u>。后來像一些比較重大的日子、開心的時刻、收到工資補貼的時候,看見書桌上那個地方空著,就會尋思著進一瓶,慢慢喝,叫上室友、同學,陪著慢慢喝。
- 伏特加、朗姆、龍舌蘭……都喝過,異國風情,獨品或用來配雞尾酒都贊;套用潮汕人品茶的一些術語,<u>朗姆酒</u>「厚」、<u>龍舌蘭</u>很「嚴」、<u>伏特加</u>則「夠喉」;
- <u>白蘭地</u>和<u>紅酒</u>?肯定也有,那是最開始老爸帶我入坑用的,不過類似的用以佐餐的酒類,我則更喜歡<u>白葡萄酒</u>;
- <u>威士忌</u>,最開始的回憶、最初的自我啟蒙,我說威士忌嘗起來像那段青春你又會說我矯情,但它就是好喝、就是過癮;
- 至今最愛的,還是<u>杜松子酒</u>,或者叫琴酒,既有一味可放浪形骸的辛烈、又有某種可心止如水的獨特甘冽和清冷;
- 還有一種是壓箱底級別的,<u>苦艾酒</u>;那種靛青、那種氣息,聞著就能斷然生起一股冷顫,什么叫肝腸寸斷?——這個詞就更矯情了——一起干過一整杯的兄弟想必都能懂。想戒酒的、想戒酒前來一場大的刻骨銘心的,這個能滿足需求;
- ……
至于微醺,差不多是約 20mL 下肚,頰邊稍帶紅,整個人有點熱了的程度。此時,與好友談天能絡繹不絕,碼字寫文章能貼近涌泉狀態,讀某些書也能凝神靜心,練字的話,最好是在練行書咯。
寫代碼?寫代碼肯定不能微醺啊。聽著巴赫寫代碼總歸是沒錯的,或者,有時聽著金屬、喝著普洱茶也行。
最好的微醺,就是往床上一躺,不睡過去,而是聽著音樂看著天花板,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抑或閉目冥思,也算是種頂級的罕見的體驗。
<u>1.2. 偶爾陪朋友熬夜聊個天、熬夜打上一局 L4D</u>
熬夜算是另一種微醺。
因為無論如何,熬得越晚,注意力下降越明顯。 也就像微醺一樣,當一些官能變得稍有些遲鈍時,你也往往就在另一個方向上變得敏銳于平常。
所以,我不推薦熬夜工作;但熬夜聊天,當那種敏銳有如「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敏銳得恰到好處之時,是可以跟老友們聊得很投機、很舒服的。
微醺也好,熬得晚些也罷,朋友面前,說話談天都不必顧慮太多,豈不妙哉?
又或者,陪幾個好友熬夜打上一局求生之路 (Left 4 Dead, L4D)。我一直覺得,除了三五好友聚一塊喝酒侃大山能增進感情,打打類似 L4D 和三國殺之類的游戲也是能達到一樣效果的。一起打過求生的,都是一起喝過的兄弟們,大多不會壞到哪里去。一斧子或一槍誤傷過去,也都不會怪你(非要硬剛回來的,我也認了,大不了你們少了一個兼任現場實時解說的熱情洋溢的隊友咯)。
貼 一張實用的也值得懷念的圖。套用先前挺火的一句話——
沒有一局 L4D 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若有,來兩局。
一起打過求生的朋友,一起喝過的朋友,大多不會壞到哪里去。
<u>1.3. 冬天蓋著大被子蒙頭大睡</u>
可你媽肯定是不讓的。她一直不解:不是都沒法呼吸了嗎?那還怎么睡?
但尤其是,春節前的某日,經四五個小時的旅途到家。一頓盥洗、兩盞清茶、三四段寒暄過后,也到了后半下午。此時冬陽正斜,透過朝南的窗戶直接照到房間里,家里的床,還是夠寬夠舒服夠讓你隨意翻滾。你順勢一倒,你想伴著這刻陽光享受一次午后小憩,偏偏你是個神經病,睡覺時容不得一絲光亮,大半年沒回家,你的眼罩早不知丟哪兒去了。你把蓬松厚重的被子包滿全身,一覺過去。你過你的生活,讓別人去肆意評斷。
偶爾慵懶上這么一回就可以了,別讓你媽看見或生氣。
<u>1.4. 冥想時聽歌,耳機音量打滿格</u>
春節期間跟朋友聊到,冥想是種神奇的體驗。我也是喜愛冥想的:獨坐一隅,戴上耳機,調節呼吸,閉目冥想。
至于音樂的類型,用古典會很不錯,現代的室內樂也行,電音則浮一點,但適合比較輕松愉悅的心境。我的最愛,當然是后搖啦。總之,最好是純器樂的音樂,我認為純器樂最適合用作冥想的背景音樂。
這習慣也是從大學開始。有一個學期的課表安排是,周四早上有四節課,一直上到 12:35 下,而整個下午都要上實驗課,13:30 就開始了。當時下課后總是很快地午餐完畢,回到宿舍還有 30 分鐘不到的休息時間,睡不了覺,只能充分利用:在書桌上趴著,戴上耳機,點一首后搖(20 分鐘一首的那種),音量調滿格,然后只管把頭深深埋進胳膊窩里,歌曲一到點,幡然而起,幾乎滿血復活。
奇就奇在,我確信我是沒睡過去的,但也并非完全清醒:大腦思維是活躍著的滿世界飛舞,耳邊每一段音符也是清晰的,生理上能感受到自己是進入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 R.E.M.) 了,呼吸應該也是跟睡眠時一樣緩慢勻稱的。
這種冥想,是很有力的自省和自我恢復手段。
至于為什么非得把音量打得很高,那個學期拿自己做了多次實驗,發現太小的音量很難讓自己進入那種狀態,「醒來」之后能量恢復得不夠;或者是音量太小,自己真的睡過去了,這樣真正醒來后也處在一種一時睡不醒的狀態,精神會更差。或許,音量真的得到達一定程度,「沉浸」才能比較徹底吧。
當然也有例外,如若選取的是巴赫那批羽管鍵琴的協奏曲,則音量的確要小一點,小到若隱若現最佳。
2017年02月01日14:56:28
2. 關于生活中的小小迷信
- L 君迷信開水的力量:她要把與食物相關的器具甚至某些食物過一遍開水,她才會放心;
- 而我——一個本科專業為化學的家伙——迷信酒精。
2017年02月08日23:26:43
3. 2017年02月09日最佳瞬間
早上上班臨出門前,L 君把一枚剛洗好的蘋果放進保鮮袋里打好一個結:「吶,這個結這一頭一拉就能開了。」然后把它放進我的背包中,封好拉鏈。
2017年02月09日23:56:51
4. 關于已逝的 Adobe 中國
晚上又重裝了一次系統,記得之前在工作室的一位師兄說過:「學會重裝以后,你以一旦對電腦有什么不爽,覺得太卡了就會干脆重裝了,所以隔三差五裝一次很正常的」。
裝完系統,繼續裝 Office 和 Adode 全家桶,盡管使用頻率不高了,而且也有工作專用的設備,但還是按慣例安裝了。翻出之前 2014 年某次重裝系統后寫的一小段關于 Adobe 的感想——
最近裝機,各種事宜終告一段落,倒是在裝 Adobe 全套時感想頗多。
想起一位師兄說過的玩多媒體如 Pr、AE、Au 的都是很燒錢的;也想起之前在知乎或哪兒上看見過說 Dw 已是英雄氣短、壯士遲暮,已經不再是網頁設計領域的寵兒了,更曾在某論壇上看過老鳥叮囑 IT 新手「用 Dw 等于自毀前程」的說法。我心中也不免唏噓,但在對 Adobe 公司心懷敬意的情況下(其實更多是某種想把全套裝下來的強迫癥驅使吧),我還是點開 Dw 的 setup.exe,默默打開注冊機……
而 Adobe 中國公司也算是做不下去了,這也令人遐思萬千。說她冤死吧,其實也不冤;說她死有余辜吧,倒也算不上。現在的中國軟件市場的確是正版意識差,就算 Adobe 學生版的價格被壓得只有原價的 10% 左右,也很少會有人主動想買;Adobe 吧,個人覺得也是沒能全摸透國情(其實話說回來又有誰可以呢?),學生版、校園版的 CS6 按月付 30 美刀,遑論其功能閹割之過分,也休怪眾人懷著「能破解就破解唄,裝啥正版用戶」之心態。唉,宿命如此吧,緣分不夠。
「夠用即可」,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短見。也可以說是 Adobe 中國的死因吧。
但無論如何,真的,容筆者萬分矯情地說這么一句:如若有錢,筆者一定做您家的正版用戶!
2014年10月17日15:29:01
2017年2月13日23:08:12
5. 關于創業者兩說
- 創業就像:飛機在空中自由落體,在機毀人亡前,創業者要邊往下掉邊修飛機——修好了重新拉起,人生境界飛升;修不好了,刪號重練。
- 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往往是最后一個知道公司倒閉了的人。
2017年02月15日15:22:42
6. 關于共享單車、大撒把和「親兒子」
6.1.
今天起風了,在廣州,天氣說冷就冷,驟變無常。
下班后在門口找了一臺小藍車,把風衣帽戴好騎行回家。快到達寓所樓下時,風大得一下子就把我的風衣帽往后一吹,我下意識地騰出雙手擒住風衣帽,套回我頭上;幾乎同一個瞬間,小藍車輕輕向左跑偏,傾斜程度倒不大,我雙手又快速抓住車把控制了平衡。
后來我想,好久沒有做這種雙手大撒把的動作了。小時候,大概每個喜歡騎著單車滿街跑的男孩——當然,女孩也行——都會以能夠玩雙手大撒把并向小伙伴們炫技為豪吧?
6.2.
玩過大撒把的人都知道,只需車頭不要太滑,車本身沒有先天性重量不均,那么它就能用來玩「大撒把」——雙手撤離把手,或自然下垂、或交叉胸前、或逍遙抱頭、或任何你能做到的動作,僅靠雙腳踩踏板騎行。并且只要你技術足夠好、臀部足夠結實又靈巧,你就能輕易通過改變整車重心,隨心所欲地轉向。
但那一定要是自己的愛車才行,因為愛車一般重心配置合理,車把不會跑偏。越熟悉,你才越放松,越敢浪。
6.3.
市面上的共享單車,我嘗試過小黃車、小藍車和摩拜,各有千秋——
- 摩拜時尚,具有未來感,但阻尼感較強,路面反饋真實;
- 摩拜 Lite 就更沒什么避震了、路面狀況直接反饋給臀部;
- 小黃其貌不揚,可操控性比較好;
- 大黃則是最普通的那種單車,是最接近小時候拿來做大撒把那種;
- 大黃、小黃并不能有穩定的質量輸出(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你很有可能遇見一臺車胎狀況堪憂的小黃、剎車狀況堪憂的小黃、被上了私鎖的小黃、被擦除號碼的小黃……);
- 小藍是我目前騎乘體驗最佳的,質量穩定、傳動流暢、也很輕盈,就是占有率不高,要找到一臺比較耗時;
- 小鳴……還沒試過;
琳瑯滿目的共享單車,對解決「最后一公里」十分方便;但凡此種種,都有一個致命的痛點,使用者某種程度上存在安全感缺失。這或許因人而異,于我,是在無意做出「大撒把」那一刻就感受到這種缺失。
當然,我做「大撒把」是不對的,有違交通法規,各位不要學,除非你騎的是獨輪車。
6.4.
流水的共享,總比不上自家鐵打的「親兒子」。
大學時騎了四年的「親兒子」愛車,去年 11 月左右終于丟了。它陪我去遍了廣州城無數大街小巷,陪一群當時還年少的兄弟們一路騎到了從化郊區一個鳥不拉屎的地兒,陪我受過傷,陪著我把整個康樂園溜了個遍:學校的哪個彎道切什么角度什么速度、哪個坡換哪個檔、哪條捷徑最省時、哪條小道有著別致的騎行趣味……
現在寫這樣的文字,多少是悵然的;不過當時在 11 月,我平靜地跟 L 君說:要不我們給愛車舉行一個「葬禮」吧?
騎了四年,居然沒給它起過什么名字?!彼刻我頓了一下:的盧、爪黃飛電、玉花驄之流的夠大氣但多少也有點浮夸。諸多名駒之中,我最愛的還是「楚騅」(或曰「烏騅」,霸王項羽之坐騎)這個名字,斯文雅致而矯健精干;但總不能直接拾西楚霸王之牙慧,我當時思緒也轉得飛快,腦海浮現愛車黑綠交織的身影,潮汕人的血液一涌,我脫口而出——
「烏青」是臺好山地車,陪了我四年,有時耍耍性子,但大多數時候都兢兢業業。
R.I.P., pal.
R.I.P., and life goes on.
2017年02月23日20:38:54
7. 陪著朋友們小確幸
今天受邀去朋友家晚餐,一起愉快地聊天、用 Xbox 打 2K2017。
晚上回去時朋友一直送到地鐵口。在告別之后,我走向地鐵月臺,看到末班車均已開走的信息播報時,我忽然想起——「愉快的一天就這么過去了,有點不舍,但明天還是周日耶,L 君還可以繼續睡懶覺,我也可以繼續在沙發上看 NBA」。
一座大都市中的一個神經病在那一刻真正體驗到了一把所謂「小確幸」的感覺。
2017年2月25日23: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