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想,你們與我一樣,在進入大學之前曾有過許多幻想,對未來充滿了希冀。我想,你們與我一樣,在跨入大學之后,產生了一些失望,多出了一份迷茫。我想,你們與我一樣,漸漸去適應了這種理想與現實交錯的生活,然后決定無論怎樣,我們都要野蠻生長。
?對啊,野蠻生長,我很喜歡這個詞語,充滿朝氣,充滿野心。可是,你究竟想怎樣野蠻生長?
? ? 我見過有些同學認真學習,每天泡在圖書館里,獲得一個差不多的成績。我見過有些同學人際交往極強,與各個任課老師關系很好,能獲得很多的機會和更高的平時成績。我見過有些同學為了國家獎學金用盡招數,也見過有些同學因為失敗了一次而一蹶不振。所以,你想成為哪一種?亦或是哪一種都不想成為?是做一個精致的功利主義者,以結果作為所有的評判標準,活在面具之下?還是做一個努力上進坦坦蕩蕩的普通人,始終充滿著理想主義?我想,你的心里一定有答案。
?大學看似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機會,但實際上它又有一套嚴格的體系限制著我們。在這套體系中,我們知道怎樣和老師打交道能獲得很高的平時成績;我們知道哪一門課程最水,最容易得高分;我們知道怎樣與同學搞好關系,在一些比賽中獲得更多的支持……我們知道的太多了,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曾看過一個評論,大體內容是說現在的大學是在培養精致的功利主義者,大學生們去干一件事情越來越少是出于熱愛,而是去為了得到,得到某種榮譽,得到某種財富,得到某些利益。這么說,好像太過絕對,但一年的親身體驗下來,我確實也有感同身受的時候。那么,
?那么,我們上大學是為了什么?大約就是我們這一生都難以逃脫成為一只井底之蛙的命運,既然跳不出這個井,我們何不多換幾個井看看。而大學就是提供了很多很多的井,透過不同的井,看見不同的景,便是其中的意義之一吧。我想,在充滿了無限可能的大學校園里,你需要學習的不是那些書上印好的知識本身,不是那看起來極高的GPA,甚至專業第一名的你有一天也會發現,到了工作場中,到了成年人的世界中,你依然一無是處。所以,
?所以我們到底該學一些什么,我們到底該做怎么樣的人呢?陳寅恪先生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學生所欠缺的東西嗎?當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有底氣正視自己,才有能力建設國家。評論家梁文道先生說:大學的本質是寬容。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自愛沉穩,而后愛人。能力決定你能不能行走,而品格決定你能走多遠。作家余光中先生說:自始至終做一名理想主義者。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聽從的嗎?畢竟,無論如何,理想永遠使人出眾。
?這個世界上標準圓滑的人太多,而出類拔萃的心極少。世俗中的一些東西雖然耀眼卻毫無價值,你是不是有勇氣在一張張諂媚的笑臉前堅定的轉身離去。來吧,我們現在來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一門不太好學但卻一直想學的小語種來讓自己多掌握點技能?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一些人際交往的應酬節省下來讀兩本早就想讀的書?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頭從成績單中抬起來到操場上跑兩圈?我們是不是可以學一種感興趣的樂器?我們是不是可以適當的放慢一點生活節奏?我們是不是可以不要眼里只有成績,獎學金,成功,競爭?我們……
?我們可以。我們不要做一個精致的功利主義者,我們不要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我們要做一個有血有肉的理想主義者,然后,在這大好的年華里,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