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差異讓我有點震驚】
今天我以游戲的方式,讓倆孩子各自背誦一首她們下一學年的古詩!一個剛完成一年級,一個二年級!
一年級的是我女兒多多,說實話,雖然自小我的學習成績不錯,現在一直也喜歡看書學習,但我不是嚴厲的母親,對孩子做不到保質定量的嚴要求,因為我小時候都靠自覺,家里父母是不管也管不了我們的學習。所以,我比較認同學習的自覺!說到教育觀念就是:父母以身作責,言傳身教!
背誦的結果:多多帶讀幾遍,稍一講解,大致給一個畫面感,她大聲讀幾次,就基本能背誦了!當然,詩詞大多本身有韻律感;女兒之前也有背的經驗;平時字的積累還是不錯;有專注力才有平時積累,也才有學這一刻的效率;加上激發(fā)了她的學習熱情,與伙伴有比較,她要表現,再我還說了要手機拍下背誦的畫面……我讓她背的是羅隱的《蜂》。
另一位小朋友,下半年就將三年級,我選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樣的步驟,帶讀,講解,讓她大聲讀出來讀幾遍。可我沒想到,這邊多多都錄完背誦視頻了,她還在小聲念。我詢問幾次才發(fā)現,原來遇到大障礙了,她對這一首詩竟有許多字不認識;我說沒事,不認識的我教你,你就大聲讀幾遍,不會認的標上拼音,原來拼音又不會標;結果多多幫忙標上(幾遍下來,她又讀熟了),她仍不會讀。寫不熟練,當然認也不熟練了!幾番“小挫折”她問我能不能選另一首《望廬山瀑布》我知道她學過了的,就不同意。
我知道她父母不在身邊,算是留守兒童,這個事情仍讓我很震驚!拼音基礎沒打好,一二年級學習基礎沒打好,以后學習上只會更加不斷受挫,又何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只會越來越逃避學習……及時重視,為時未晚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