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
2017年12月26日,早晨在不出局系統(tǒng)打卡,發(fā)現(xiàn)打卡天數(shù)變成一天,當時瞬間感覺之前的堅持都白費了,然后開始質疑自己,為什么會忘記打卡呢,每天都會去不出局公眾號里轉一轉,唯獨12月25日那天沒去。一次意外,換來一次重新開始。
之前看過時間管理的書,都提出21天改變一種習慣,而我在堅持35天早起打卡以后,還是沒有養(yǎng)成早起打卡的習慣。你認為的或許不是你認為的,習慣貴在堅持,而不是說幾天就可以改變的,天數(shù)只是一個給自己堅持的理由,有人7天就能養(yǎng)成一種習慣,有人需要更多的時間,但這都不重要,重要在于你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這個結果。
意外以后的收獲
這次意外的重新開始打卡,讓我靜下心開始反思。你認為的或許不是你認為的。
我總是高估自己,高估自己的記憶力。不就是一件簡單的打卡嗎,肯定能記住的。結果是我忘了,我以為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拿起手機,進不出局打卡,結果圣誕那天我忘記了,忘得一干二凈,直到那天晚上我在不出局看了《覃杰寫給007er的公開信:誰對007用心,我就愛誰》,我仍然沒有想起。
我總是高估自己,高估自己的執(zhí)行力。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對自己每天的日常進行反思和總結,并做出下一段時間的計劃,之前也寫過一篇《我應該怎么辦》的文章,寫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可最終卻沒能全部實踐。
我總是高估自己,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我以為我意志力夠堅強,但是其實不是。意志力薄弱,導致計劃不能夠完美實施。我以為我意志力不需要培養(yǎng),但不是。我的意志力需要培養(yǎng),需要訓練,雖然我內(nèi)心希望自己成為一位擁有堅強意志力的人,但還是需要通過不斷訓練和慢慢培養(yǎng),方能成就。
我總是低估了紙和筆的重要性。學生時代,老師就經(jīng)常在我們嘮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總是低估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雖然我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我總是停留在認識層面。之前看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提到蘇聯(lián)昆蟲學家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的“時間統(tǒng)計法”—“事件-時間日志”,柳比歇夫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與時間交朋友,成就其奇特的一生。偉大的人尚且如此珍惜和管理時間,而我又憑什么不努力訓練自己對時間的管理呢。
曾經(jīng)的我總是自以為是,但實際卻不是。從今以后,吾必日三省吾身:今日事畢乎?明日事謀乎?記錄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