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需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哪里么?
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需求顯示了隨著價錢升降而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ceteris paribus),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愿意買的某貨物的數量。在某一價格下,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某一貨物的總數量稱為需求量.
那現在我們互聯網人談的需求是什么?
每個人理解不一樣,有的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需求,或者說促進他達到目標的手段也可以是需求,再說提高效率達到這個目標的也可以是需求...
需求是多樣的,是復雜多變的,是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人的心理及生理的改變而改變
很多人在探索的時候為了方便自己理解或者找到本質,因此建立了模型或者親自總結
國內叫模型,國外叫工具(為什么叫工具請參看【2016.1.30】當天發表的文章)
下面就列出一些看你認識多少:
這都是以前一些學者總結出來的模型或者工具,現在總結的太多,就不拿出來說了。
那么我們如何將這些模型聯系起來呢?
我來做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了
這是蘇杰給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簡單明了.
看不懂?
這樣明白了吧
我們常規分析時都會套用這些模板...
說一下需求分析思路吧
常規方法
構建用戶畫像
舉個例子
構建完用戶畫像之后做最后做個用戶使用場景
一樣舉個例子
最后的最后我還是個孩子
需求還要看看是不是“真偽”
最后來個驗證
那么現在我問你
需求只來自你對用戶的了解,不來自調研、分析、討論或競爭對手.
需求不一定要解決用戶痛點.
這幾句話對不對?
第一句是張小龍說的,第二句是我說的.
有了“需求”,我們要歸類嘛
以手機為例,我自己對需求進行了一個分類:
創新性需求:創造一個全新需求,用戶使用以后離不開。
例子:指紋解鎖
痛點性需求:用戶正在此需求痛苦掙扎。
例子:手機快充
癢點性需求:可有可無的需求。
例子:心率健康
這樣就知道你的需求到底有沒有價值.....
以上很多地方可以繼續深究,這幾天思維有點亂,后期會整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