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斯科特·楊,看樣子我得抽空把他的博客好好翻翻了~
-
每周任務
上學的考試有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一模二模,最后就是中考高考,學校老師也幫我訂好了學習進度。我都不用動腦子,跟著老師走就行了。現在要自學,就有點方了,學習進度怎安排?安排成每天吧,好像有點太零碎而且壓力挺大;安排每月目標,似乎又有點籠統,容易拖延。一周其實是個不錯的時間長度,剛剛好的感覺。
分清三類事:
第一類:影響超過5年,比如學習一門語言,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第二類:影響超過6個月,比如為年度總結積累素材或者準備一場演講;
第三類:影響短于6個月,比如上街購物、看肥皂劇。
三類事也好,四象限也好,重要的是分清優先級。我覺得第二類更容易被安排在周計劃里,第一類目標太大,需要先拆解小目標再安排在周計劃里比較合適。
T型能力模型:
T是一橫一豎的字母T,一橫是說,我們要提高經驗見識,比如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一豎是在某個領域深度學習專業知識,比如報專業培訓班、向行業頂尖者請教經驗。
有的時候我也會困惑迷茫:只鉆研英語翻譯似乎不夠,還要再發展一些別的技能才行;可是斜杠太多又會顧此失彼,到頭來什么也做不好。如果按照T字的“一橫”,那現在學習的拆書法、時間管理法、還有其它各種學習方法都能算在內,這些是需要多學多看,但是不用專精。翻譯就應該是“一豎”,畢竟是我選擇的未來職業,要多花時間精力好好鉆研才行。
-
每日冠軍
最近有些懈怠,5月過半,但是月初制定的任務勉勉強強進行了三分之一;這兩天情緒低落,又開始拖拖拉拉…… 明明把大目標拆解成了每月計劃,看樣子我得仔細規劃周計劃了,這個“每日冠軍”法可以一試~
每天早上,評估當天的自由時間領取任務,如果比較充裕,可以多領一些,如果很緊張,則少領一些。任務有兩個原則:首先是在保障七天內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做靈活調整;其次是每天只領一次,爭取剛剛好做完,一旦提前完成任務,也不要領新任務。
我的問題應該在于,雖然我有月計劃,比如要完成“Learning how to learm”并分享給小灶群,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和《思維導圖》,翻譯方面也有很多待辦事項。然而每天我只是從一大堆事情里面挑幾個我覺得應該要做的,這樣非常零散,沒辦法追蹤某項任務的完成度。就像現在,“Learning how to learn”跟上進度,能在5月底完成,但是讀書就完全落后,我才翻了幾頁……
“每日冠軍”應該可以保證完成進度。比如,把《如何閱讀一本書》的4部分分別分到4周里,然后訂好一周7天要閱讀的量,如果有哪天有空就領2天的量閱讀,如果沒時間不讀也行。
-
精力達人
雖然早起對我來說還是挺痛苦的,但是早起后的時段絕對是我精力最充沛、效率最高的時候。早飯后練習翻譯可能2、3個番茄鐘就能過一篇,但是下午開始犯困的時候4個番茄鐘能勉強搞定一篇就不錯了。
動力:每天早上把今天想做的事情寫下來給自己鼓鼓勁兒,我還是試試晨間日記吧~
體力:一個死宅最大的痛點……目前正在努力鍛煉身體,先從休息時間做KEEP開始……
創造力:實在翻譯不出來的時候,會想一下,如果是我的老師在這里,她會怎么做。
其實說到業余時間,我真的是大把大把的。工作就死卡8個小時,而且護士的工作幾乎不會影響到生活,我也不可能把沒干完的活帶回家做。單身狗,沒有小孩家人要照顧,我媽倒是把我照顧的舒舒服服吃喝不愁。所以有時候我會不停地問自己,這么些空余的時間都干嘛了?有時候會后悔自責得不行,工作快4年了,之前把大把的時間全都浪費了,現在想上進,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太多,時間不夠用。進入小灶群以來學了很多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方法,實踐了一些,有時候看著自己一上午能花4、5個番茄鐘在學習上,整個人真是開心到飛起。也有偷懶的時候,這兩天就是,心里會特別后悔內疚:能做好幾個番茄鐘、學不少東西的時間,就這么白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