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無數佳肴,知水是最甚者;看諸多活法,道最向往的不過陶淵明筆下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幼時的生活簡單樸素,把小腳丫子踩進黏軟的稻田里,任小身板沒在金黃的稻禾中;挑著兩個小桶跟在外婆后邊屁顛屁顛地去灌水;拿著不到小腿高的鋤頭去除草播豆;與鄰居家的年輕阿姨們比賽曬稻子、收稻子;在臨近傍晚的時候,在炊煙裊裊中,在紫紅色染料暈染山顛的時候,在外婆喚我小名和四處的狗兒嚷叫的雜音里,我會告別村里的伙伴,扔下沒完成的泥巴雕塑,急忙地奔回家去吃香噴噴的飯菜。
看向往的生活,讀陶淵明的詩,發現原來最美好的我都經歷過。最美好的是最樸實的、最簡單的,當然現在永遠是最美好的時光,可能不起眼,不驚艷,但都會成為你未來美好的回憶。那些時光是你的一部分,它們構造了你的夢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