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開始,我決定以后每個月給女兒10塊錢零花錢。
說起零花錢,我也是有私心的。女兒現在一天天的長大,去超市經常提出買買買的要求。
有一些購買要求我會拒絕她,告訴她,這些不在預算內。
女兒不明白什么是預算,被拒絕得多了,她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不愛她。
說到花錢給孩子買東西,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商場里,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和孩子說:“你成天要買這樣,要買那樣,我去哪找錢給你啊?”
要不就是:“我已經花錢給你去讀書了,還供你吃穿,我沒錢了,窮死了,你就不能懂事點嗎?”
由于我們的父母都是從物質匱乏的年代走過來的,就算現在生活寬裕了,也舍不得花錢。他們經常用哭窮的方式來拒絕我們的物質要求。所以傳到我們這一代,不管有錢沒錢,我們也習慣性的用哭窮的方式來拒絕孩子。
而我,不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拒絕女兒。
因為,哭窮,會讓孩子陷于自卑,毀于恐懼。
孩子經常接收這樣的信息,就會認為,她的要求是罪惡的,她不值得家長為她花錢,她沒有金錢重要。是因為她,家里才會沒有錢,才會窮。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卑。
后來,我想一想,還是給點零花錢給她吧,讓她有自已可以支配的錢,也許就會知道節制了呢!
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她時,她開心得不得了,覺得有屬于自已的錢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我和她約定,她的一切吃穿用,還有買書的錢從家里開支。兒童節,生日可以得到禮物。其他的,不在家庭開支內的玩具,零食,她自已付擔。她答應了。
就在給她零花錢后的一個星期天,她去超市看中了一個28塊錢的玩具。
在貨架前,流連往返很多次。拿起來,又放下。走幾步,又回頭拿起來看看。
她的樣子,看得我好心疼,差點就幫她買了,但還是忍住了。
我問她:你的錢夠買這個玩具嗎?
她說:我知道不夠。我只是看看,我是真的很喜歡。
我說:好的呢。喜歡就多看幾眼吧!
晚上回來后,女兒突然說,媽媽,我長大要掙多多的錢,買很多我喜歡的東西。
我說,哦?是嗎?那你想怎么掙錢呢?
女兒:我可以去洗碗,我會洗碗。
我:哈哈,洗碗是可以掙錢的哦!現在餐館里有洗碗工這樣的工作,但是工資會很少哦!
女兒:為什么呢?
我:因為人人都會洗碗啊。競爭的人多,你分到的錢就少了啊!
女兒:那我可以去賣衣服。大家都喜歡漂亮衣服。
我:對的哦!漂亮衣服大家都喜歡,這個會比洗碗掙得要多一些。
女兒聽著我這么說,滿意的點點頭,似乎看到了很多錢一樣。
我又問她,你還可以怎么掙到錢呢?
她想了想說:我可以去教別人畫畫,我愛畫畫。
哇,這個想法真不錯哦!你喜歡畫畫,又喜歡漂亮衣服,你可以把喜歡的圖案,畫在衣服上。那這件衣服就是你設計的了。世上只有這么一件。如果這件衣服又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你就可以賣出去,掙到很多錢。
女兒兩眼放光,問到:真的嗎?這是真的嗎?媽媽,你說的是真的?
我點點頭,是真的。
女兒興奮的哇哇大叫,哇哦!這個好厲害,我喜歡,我喜歡,我好喜歡!
是的,這個主意媽媽也很喜歡。那這個就是你的夢想了。
夢想?對,夢想!
那要實現自已的夢想,我們就需要多學習,盡量把錢用在這上面。
恩,是的。女兒的小腦袋點得像小雞啄米似的。
看著女兒堅定的笑臉,我很滿意這次的聊天。
我想,在她心中播下努力工作,努力掙錢的一顆種子,要比我直接拒絕她的要求要好很多。
掙錢是一種能力,怎么處理自已和金錢的關系也是一種能力。有了這些能力以后,也不怕孩子以后大手大腳,被金錢綁架了。
幾個月過去了,女兒的小錢包里攢下了50元錢。花去的30塊錢,她用20塊錢買了一個自已喜歡的文具盒,用10塊錢買了一盒垃圾食品。
很好玩的是,她買了這兩樣東西后,和我說,她后悔了。因為并沒有她想像的那么好。
現在去超市,她也是鐵公雞一枚。能不買的就不買。有時,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勸她,實在喜歡就買吧。
她卻說,不,我的錢還要留著買重要的東西。
好,女兒這么說,我還能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