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溫柔的風,吹拂在天下最堅強的大地上。摸不著看不見的氣能自由進出我們所不能看見的空間,我就是從這風氣的沒有性質卻能改變天地的現象里看到了沒有形狀的行動的好處。不用語言的教化,是不用任何形式的教化,但是卻達到了教化的目標,收獲了教化的好處,天下沒人任何形式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這一章老子觀察了大地上的風氣變化對大地萬物的影響。從中領悟教育改變民眾需要像風和氣的變化那樣,在不明顯的干擾萬物的狀態下,改變萬物。
在老子生活的年代,無法清楚風的形成其實地球上冷熱溫差造成的空氣的流動。他只是感覺到了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力量,但是看不見空氣,應為空氣是無形的,正如魚在水中感覺不到水的存在一樣。天道在大地上產生的萬物分有形和無形兩種形式。空氣屬于無形的物質的一種,它的流動形成了風,風就是空氣,很柔和,但是空氣的溫差累積到一定程度,會產生強烈的空氣對流,就是風,無形的空氣可以攜帶水的蒸汽,土的微小顆粒,這些顆粒混淆在空氣里,就會形成云,雨,霜,雪,霧,霾,冰雹等天氣現象。當沒有這些混合物時,空氣是無形,無色的,它在冷熱溫差的作用下形成颶風,臺風,風暴,龍卷風,奔突萬里,在大地上來去無蹤,就算是微微的輕風,也會對堅硬的大地表面產生風化的作用。所以老子認為風就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上升到哲學就是天下有一種至柔的力量可以推動改變天下最堅硬的物質。
老子通過對風和空氣的觀察,發現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完全阻攔空氣的流動。于是就認為好友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任何堅硬的物質。所以說“無有入無間”。
老子根據這兩個觀察事實進行歸納,認為政治管理和教育能夠做到以無形的力量來達到改變有形的國民應該是最高明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老子認為這樣其實已經達到了天道的境界,因為天道是無形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形的萬物在處理與自己一樣有形的別的萬物時,總會因為自己的形狀而導致與別的萬物發生沖突,最終的管理和教育的效果,就是益。大打折扣。老子認為,空氣形成的風在輕輕的吹拂,樹自己就低頭了,巖石就松散了,被風吹拂成了顆粒,改變了萬物的自身形狀,跟風融合成一體了。老子從中領悟,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如果強調管理者自身的意識和教育者自身的意識的話,就落到了與被管理者,被教育者有形的境界中去了,自然會跟管理者,教育者發生沖突。達不到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完全跟管理者教育者目標一致的效果。
怎么辦呀,像空氣那樣,柔柔弱弱的吹拂,樹自己低頭,石頭慢慢變軟,分散,變小,變輕。管理者和教育者需要改變自己,讓受管理者和受教育者自己慢慢地通過自己的行動向管理和教育的方向轉變。而不像老子生活的年代,競爭不止,戰火紛飛。這種不強調自我而是順應被管理者被教育者的欲望去引導改變被管理者被教育者的方法,老子稱之為“無為”,沒有管理者教育者自身其實的,無形的行動。但是可以達到管理和教育的目的。“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這一章我們就解讀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