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我的家鄉,在天府之國。那里陽光照耀著山川,綠水環繞著家園,拱橋的河畔,茂林秀竹。河對岸有遠近聞名的“文筆塔”,河這邊有清朝年間修建的“張安墓”。
? ? ? ? ? ? ? ? ? ? ? ? 記憶中的家鄉
“吱……呀……”門開了,天剛蒙蒙亮,外面的竹子和遠處的山還一片霧蒙蒙的,看不清楚。暑假里田野撒歡兒,河里游泳的孩子們此時也還在夢鄉里,而院子里大人們已經早早起床了。
男人們,或是蹲在臺階上抽根煙,或是收拾收拾要下地干活前的農具。而女人們,卻大都首先唯一要做的,便是煮熟昨晚已經放在豬食鍋里剁好的紅薯和豬草,得差不多要花一個多小時。
雞,喔喔喔地又叫了,小孩也開始陸陸續續起來了,先是坐在臺階上繼續打個盹兒,拗不過媽媽們的再三催促,慢悠悠地吃完媽媽們做好的早飯。
東方的天邊已經開始露出魚肚白,漸漸地一片紅暈開來,一會兒太陽慢慢露出一小腦尖兒,像個調皮的孩子躲貓貓,先悄悄地左看看,右瞄瞄,怕被人發現,又怕別人看不見,蹭一點兒冒出來,再蹭一點兒冒出來,直到完全沒有被發現,勝利者似的,哈哈大笑,萬丈光芒,照亮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和房前屋后的幽篁竹林……
? ? ? ? ? ? ? ? ? ? ? ? ? 現實中的家鄉
“媽媽,你不是說你的家鄉美如畫嗎?”女兒搖晃著我的手,看著她失落的樣子,我的思緒也從遙遠的記憶里回來了。是啊?時隔十年的我,再回到家鄉已經變得陌生了。我和女兒站在曾經和同伴們玩耍的院落前,只有破敗與草木叢生,房前屋后的竹林早就不在了,取代的是池塘和修建的三層洋房。
女兒是從我的描繪里,認識了我的家鄉。她一直向往著能到媽媽的老家去看看,見慣了水泥鋼筋的林立樓房和柏油馬路,媽媽老家的炊煙裊裊瓦房和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的確是她的詩與遠方了。
之前熱鬧十幾戶人家的大院子,現在只剩下兩戶人住了。其他人的房子,有的因為主人外出打工很多年,日曬雨淋,年久失修,有的嫌棄農村條件不好,交通不方便就搬去鎮上買的新房子里居住了。而老房子拆的拆,放的放,已經散的七零八落,破破爛爛,雜草叢生。
為了讓女兒少一點失望,我自己也存有一絲幻想,滿心歡喜地想帶著她到山下的河里看看。之前那可是我們小孩子的天堂啊,春天摘花,夏天游泳摸魚,秋天吃野果,冬天在高高的石頭上堆雪人。可是,帶著女兒來到下河的路口,我傻眼了,昔日的路早已經被荒草淹沒了,已經找不到路,下不去了。
以前遍地金黃的稻田都已被種上了茶葉,很多條彎曲的小路也同都市一樣變成了柏油馬路,摩托車、小車整天穿梭著,寧靜的村莊已不再寧靜……
昔日玩耍的小伙伴們也和我一樣,長大后就離開了家鄉,外出務工和求學,然后工作、結婚,漸漸地回到家鄉的日子少之又少,漸漸地把陌生的他鄉當作了故鄉。
? ? ? ? ? ? ? ? ? ? ? ? ? ? ? 游子心
家鄉,你不要再變了,請等等我們的記憶,我想回家的時候,還有一條我熟悉的路。對于家鄉,我們是游子,對于他鄉我們仍然是游子,游子似乎成了我們永久的標簽,哪怕子孫滿堂,華發早生……
家鄉,你不要再變了,我想停下離開的腳步,不想永遠都是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