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多次用過“天堂”來形容瑞典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建筑,不想再用這個詞,實在怕自己或者讀者會產生審美疲勞。但是,瑞典國寶級作家和藝術家、現代戲劇創始人奧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就這樣稱呼位于哈寧格市的達拉島(Dalar?):“一個通向群島的大門,一個通向天堂的大門。”他的許多作品,包括小說、戲劇以及畫作的靈感的產生,都與斯德哥爾摩群島有關,尤其是達拉島以及與達拉島比鄰的Kymmend? 。而在19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他也曾經在達拉島上生活過一段時間。斯特林堡對斯德哥爾摩群島的深沉而長久的愛早在他的高中時期就產生了,他對群島的愛,在他的小說以及繪畫作品之中都可以發現。
而今天,對于瑞典人來說,群島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早在1636年就已成型的達拉島小鎮,更因自己獨特的社會生活方式而獨樹一幟:堅持自己的服務型社會經濟模式之路,從不引入制造業以免破壞當地的社會模式,因為存在比制造更重要,早在1638年,達拉島上就出現了第一家帶有酒吧的酒店;盈利性的商業模式模式和非盈利模式相結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會議團體。它是一個活著的島嶼社會模式,作為南部群島的一個大門,達拉島也在今年的瑞典國家對酒店旅游業的發展投資大項目中獲得一個席位,它的未來的成長空間將會更加廣闊。
在達拉島附近的水域下,沉睡著來自1600年的沉船,沉船以及船上的物品都保存完好,這就是波羅的海的隱形寶藏,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文化保護區域。游客可以乘坐一種特殊裝備的船,去沉船區域體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瞬間。
在地理上,所有來自南部的駛向斯德哥爾摩的船只都會經過達拉島,在這里小憩或者游覽,這也是為什么這個有著近四百年歷史的小鎮始終沒有衰落的原因之一吧。目前的達拉島上有永久性居民2000人左右,一萬五千左右季節性居民。而在夏季,平時稍顯寂寥的小鎮會充滿鮮活的人氣,親切而不甜膩,活潑而不喧嘩。靜中有動,動靜相宜。波羅的海的濤聲喃喃細語,小鎮上的居民與行人慢慢地徜徉在自己的世界中。
感受和體驗這個島嶼社會生活最適合的方式,就是扔掉你的各種裝備,踱著步,漫無目的地在港口和街巷之間走走停停,看島上色彩鮮明的北歐木屋,看街上衣著簡單而時尚、表情輕松而平和的行人,看海面上點點白帆從容而過,看飛馳的摩托艇一路劈開平靜的水面,與人家屋檐下的飛花,看一家一家的小店與古老建筑如何散發著自己獨特的氣息。
這里,也許存在一道無形的大門,引導人們從人間通往天堂,但我更覺得,這里的一山一水,一屋一園,一花一木,連空氣中看不見的分子,都散發一種特別靜謐而親和的味道。歷史離我們很遠,但生活離我們很近,如斯德哥爾摩南部群島每一座優雅迷人的小島一樣,達拉島溫暖安寧得好像鄰村那個一起長大的姑娘,不疏離也不太過親密。不必趕時間去做什么,跟悠閑的大多數一樣,隨意找個咖啡店坐下,點上一杯咖啡,一份甜點或者一份北極蝦三明治,這就這樣虛擲一天,在沒有意義的時間里完成另外一種意義的存在方式。
達拉島并不盡于此。除去在達拉島小鎮中心徜徉,而后開車一路蜿蜒曲折,駛向小達拉島(Sm?dalar?),一個富人聚居的地區,一路上便是看不盡的海景與豪宅。豪宅豪而不土,這便是真豪與偽豪的區別。或者,根本就不需要計劃什么路線,選定什么目的地,隨意而行,且行且停,或者坐在山頂眺望遠處白帆,或者駐足欣賞人家的漂亮居所,不羨慕不嫉妒,只是喜歡和欣賞。這一帶曾經住過不少藝術家,如今更是住著低調的富豪們。我們只是一枚淡淡的過客,在別人的世界里靜靜的走過,只帶走美景與怡然心情,并不留下什么。
by 聽雪兒 | 慕溪北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