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訓練方法

? ?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起一萬小時定律,大意是在一個行業內進行一萬小時練習,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內的專家。我沒有看過一萬小時定律那本書,但是按照我的理解,我覺得這種理論看起來沒那么可信。一個人工作數十年,不一定會成為一名專家,畢竟專家是少數,那么專家和普通人的區別在什么地方呢,這就是本書要敘述的內容。首先,成為一個專家必然少不了訓練,這也是一萬小時定律的部分內容。畢竟沒有哪些巨大的成就是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那么除了長期的訓練外,還有什么必備的條件呢?

? ? ? ?按照作者所做的實驗,找一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讓他開始記數字。這個練習很簡單,作者報出數字,實驗者回答出作者所報出的數字。這個游戲難點在于,作者會逐漸增加數字的長度,按照一般人的短時記憶力,一般7位數字已經是極限。這個實驗設計精巧在于,當實驗對象答對數字,增加一位長度,實驗對象答錯數字,減去2位長度。在為期幾個月的訓練中,這位學生可以記錄多達82位數字。這在一般人看起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難度。而這位學生恰恰的一個普通人。那么這個實驗科學訓練的方法在于什么地方呢?簡單來講就是反饋機制,科學的訓練方法必須要有反饋機制。這樣可以使實驗對象了解自己當前的問題所在。當然這個實驗對象有過平臺期,自己的在記錄數字到達一定程度很難再進步。這個時候,需要實驗對象自我尋覓更好的辦法來記錄數字。這里的實驗對象采用的分組或者可能類似記憶宮殿的方法,使自己突破平臺期,最后取得更好的進步。

? ? ? ?按照現在的說法,一個人是喜歡在自己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喜歡待在自己的習慣模式。比如拿運動當中的羽毛球來講。如果你只是隨便玩玩,就是你玩幾萬個小時,也不會達到一個普通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的水平。這是因為什么?因為缺少相應的科學訓練。在我們一開始打羽毛球時, 我們的目標是能接到球即可,隨著不斷學習,我們已經可以幾乎接到所有“正常”的球。我們更加習慣于接正手的球,而假設我們參加羽毛球比賽,而對手剛好發現你僅能較好的接到正手的球。而反手卻一塌糊涂,那么作為對手一定會不斷攻擊你的反手。這個時候,如果你能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迫使自己不斷練習反手。那么相應的,你的能力將得到一個提升。而我們看到專業運動員可以瞬間接到對手200多碼球速的球,都是長期有針對性訓練的結果。當然這里涉及到一個概念,就是他接球的完全靠心理表征。

? ? ? ?接下來我們介紹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我們對客觀世界進行加工的結果。這涉及到心理學范疇,按照我的理解,這有點類似于相關領域的經驗的意思。按照書中所舉的例子,有一位國際象棋大師,同時跟26位挑戰者進行對弈。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位象棋大師下的是盲棋,既他完全不看棋盤與這26位挑戰者進行對弈。最終他贏了其中的17盤,輸了5盤、和了4盤。是這位象棋大師的記憶力超強還是有其他原因。這主要來源于心理表象,既長期科學訓練的結果。研究者發現,如果讓象棋大師去記憶別人下到一半的棋局,他們很快可以記住大部分棋子的位置,而普通人只能記住其中2-3個棋子的位置。而如果是完全隨機打亂的棋子位置,象棋大師記憶水平并沒有比普通人要好。這就說明了心理表象為他們提供了幫助,當然這是長期科學訓練的結果。

? ? ? ?有一種觀點,既這個世界上很多領域存在著不同的天才,他們出生似乎就異于常人。先天帶有天賦點。比如當年的神童莫扎特,擁有絕對音高,同時很小時候就可以作曲。作者在研究后作出一些結論,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首先,絕對音高或叫絕對音感(絕對音感的能力指在沒有給基準音前,聽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據說這種人是萬里挑一,我在最強大腦綜藝節目有看到類似表演。在后來的一次日本研究中,一位老師帶領一個班的學生進行專業訓練,最終幾乎每個學生都獲得這個所謂萬里挑一的絕對音高。而莫扎特的爸爸剛好是以為音樂教師,在莫扎特小時候,他的父親就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訓練。很有可能是這些訓練成就了莫扎特的絕對音高。還有就是傳說莫扎特小時候就能完成交響曲的創作,他父親說他只是做了一些整理工作。研究發現,莫扎特小時候創作的交響曲很有可能是其父親代其完成的作品。另外一位傳奇是帕特尼尼,據說他在一次演奏過程中,小提琴的琴弦斷了一根,而他沒有中斷表演。接著用三根弦繼續演奏。按照戲劇化進程,琴弦又斷了一根,還剩下2根。而他的演奏依舊沒有收到任何影響。最后如你所想,又斷了一根(那個年代提琴的質量還真是差),最終帕特尼尼用一根琴弦完成了演奏。而觀眾都覺得他用一根琴弦比其他的四根都要好。這似乎驗證有些就是天才,為此而生。按照作者的研究,事實情況是這樣,帕特尼尼曾經用2根琴弦完成一次表演,其中每根琴弦表達一個人,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糾纏的愛情。后面一位貴族就問他能不能用一根琴弦去演奏。帕特尼尼自己做了精心準備。前面樂章是4根弦,然后3根、2根、1根。最終完成這個戲劇化的效果。所以這一切都是經過盡心準備,而不是所謂的天才論。

? ? ? ?按照作者的觀點,科學的訓練和自我激勵非常重要。因為長期乏味的訓練容易讓人失去信心,而這個時候反饋和不斷受到正向的效果可以使人繼續訓練下去。同時,對于兒童時期,做一些興趣引導同樣重要,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被父親同時培養成為國際象棋大師(小妹朱迪特·波爾加,連續26年連續排名女子世界第一),而那個年代女性被認為不是從事國際象棋。其父親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完成這一壯舉。當然,作者最后研究,所謂的象棋、圍棋看起來是高智商人事才能完成的游戲,其實實際的研究成果是,這些人的智商平平,甚至不如平均水平,所以智商帶來的優勢并不明顯。

? ? ? ?最后,方法都知道,有沒有用還是看自己能不能有一個有效的訓練方法,當然作者給出的建議是最好能找到這個領域一個資深的導師,對你進行指導并給出反饋。如果實在是條件有限,就需要自我為導師,可以參考下本杰明富蘭克林如何練習寫作的方法。當然,自我激勵和反饋同樣重要。知易行難,想要做出成績,還是需要下一番苦功。最后附一張以前看到圖片,很是契合本文的觀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天才真的存在嗎? 1763年,7歲的莫扎特開始了他的環歐洲演出,成為一代傳奇人物。莫扎特年紀很小時就能準確辨識任何...
    丹菡閱讀 8,974評論 4 106
  • 備注:P代表頁數,D段落。 玩練17 關鍵詞:一系列設問、史蒂夫、挑戰、有目的的練習、天真的練習、對話、四個特點、...
    Tom教練閱讀 1,289評論 0 4
  • 薦語 打小時候,我們就被家長和老師們灌輸了無數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頓、愛因斯坦、高斯、達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
    yclhub閱讀 222評論 0 0
  • 薦語 打小時候,我們就被家長和老師們灌輸了無數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頓、愛因斯坦、高斯、達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
    萬物生升閱讀 286評論 0 0
  • 女兒現在已經10歲了,下半年就該升入小學的高段——5年級了,可是到現在,女兒也沒有養成學習和生活上的好習慣,讓我這...
    從此新生閱讀 774評論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