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有位朋友問我,時間記錄這個習慣對我影響有多大?我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個習慣對我有很大幫助,值得專門為它寫篇文章。
第一次時間記錄開始執行于4月23號,當時受困于白天上班晚上寫作的時間壓力,已經做不到穩定的輸入輸出,就連剛開始的健身也變得時有時無。
做時間記錄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排除個人感情因素,客觀記錄一天的各項時間花費,從而統籌規劃,提升時間利用效率。
我使用的工具是手機自帶的秒表,準備做一件事時就啟動,做完就停下,然后把項目時間記在手機筆記本上。睡前30分鐘到一小時,把記錄結果抄到excel表格上,留檔記錄。而后選擇三項當天具有特殊意義的項目時間(如果沒有,就選擇當天花費時間最多的三個項目)進行復盤,以便吸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或者縮短花在某一事項上的過多時間。
02
第一天的時間記錄執行效果其實并不理想,記錄下來的時間總和不過402分鐘,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不知去向。
真正準確完整的時間記錄,開始于第二天,也即4月24號,這一天的時間記錄總和638分鐘,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時間消耗,把所有的事項時間都記錄了下來。
這份數據,讓我意識到自己有多么可笑。我以為自己已經拼盡全力了,但用在寫作上的全部時間加起來也不過180分鐘,僅僅比打游戲要多出30分鐘。感到羞恥的同時也認識到了一件事,自身潛力還遠未窮盡,尚有可挖掘的地步,至少在時間上是如此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沒有刻意約束過自己的行為,但每當秒針響起的時候,我就會對時間流逝感到心疼。
4月27號,賴床時間從10到20分鐘減到零。4月30號以后,沒有在游戲上花過時間,5月1號以后,除周末外不再打開電視。相對應的,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午睡,健身和看書上。
03
總結一下時間記錄執行滿1月的今天,和之前相比,我身上的改變。
1 做事之前會考慮一下,這件事要花費多少時間,值得不值得。
2 秒表啟動之后,能夠相對快速地進入狀態,以寫文章舉例,從打開電腦開始,選題列大綱到開始寫第一個字。以前需要30到50分鐘,現在只要10到20分鐘。
3 學會使用專項時間,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利用效率。以工作舉例,同樣的一件日常工作放到以前,需要120到170分鐘來完成,現在只需要60到90分鐘。究其原因,是從前辦事的時候精力不集中,一邊做事一邊走神,開始時間記錄之后,下意識的在秒表停止之前竭盡全力,擠走了不必要的水分,因而效率得到提高。
4 變成了時間的守財奴,下意識的反感任何會大量花費時間的事情。和朋友出去玩,超過三個小時就坐立不安,要么告辭離去,要么掏出手機看點東西,因此引起了朋友們的不快。希望將來能改掉這一點,經營并維護感情,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我認為這是必要的。
5 養成了在固定時間做重要事情的習慣,這讓我每天能做到一些事情,也使得突發事件對我的影響極大。
123是良性的,4是惡性的,5半好半壞,綜合來講,時間記錄對目前的我來講還是利大于弊,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明顯的變化。所以我將堅持,且必須堅持這件事。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