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新媒體營銷領域,如果不知道新世相,那真的就好像是從來沒有進入過這個圈子一樣。
從當年運營的一個極具號召力的優秀新媒體大號,再到去年策劃轟動一時的『逃離北上廣』活動,讓新世相一躍成為中國最具有創造創新能力的新媒體。
隨后,新世相在去年還發起了一場“丟書大作戰”活動,聯合黃曉明、張靜初和張天愛等明星一起,在北上廣的地鐵、滴滴順風車、飛機等地“丟”了超10000本書。這場活動也是一時間占領了我們的朋友圈。
你說這個新世相牛不牛?
一年內連續霸占刷屏多次,將一個社會熱點成功升級為自己的品牌標志,雖然網上也有很多批評和不看好的聲音存在,但是能做到這樣效應的新媒體,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
真牛。
黃曉明參加新世相的丟書大作戰活動
就在前幾天,新世相又推出了『逃離北上廣』的第二季活動。與第一次相比較而言,這次活動的勢頭正好是前一段時間輿論熱議北京房價之后,而關于北上廣的話題還時不時的撩撥現代人的神經;同時此次新世相顯然比上一次準備的充分許多,多個知名品牌參與了此次活動,多名知名的明星也參與其中成為任務設計師。但是相對于第一次而言,第二次顯然給我們的沖擊和興奮度要比第一次低一些(至少我身邊朋友們的反應要比第一次弱化許多了)。
如此優秀的新媒體團隊,如此具有社會熱度的公眾話題,新世相成功的通過自己的創意實現了對這個話題的品牌化運營,但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對于我們其他自媒體運營者而言,其中帶來的思考真的很多。
1、從策劃與商業的角度來看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
新媒體事件營銷,有主動的制造新媒體事件的,也有借助社會熱點進行熱點發力的,但是因為運用這項技巧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泛濫,導致在今天我們看來,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有一些乏善可陳了。像新世相這樣做的還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真的不多。
曾經有個新媒體運營說,他們老板抱怨他不能夠策劃出像新世相這樣的活動,我開玩笑說:如果你能策劃并且做出來的話,你老板應該給你打工了。這種級別的活動,可不是一般人拍拍腦袋就能想好和策劃出來的,這是一個典型的系統工程,而不是簡單的創意結果。就你們公司的那點新媒體預算,給粉絲微信群發兩個紅包就不錯了,還想逃離北上廣?
今天的『逃離北上廣』早已成為眾品牌參與的重大商業化品牌活動
我曾經把新媒體事件營銷分為三個現象級別。
第一級別是利用自身品牌的影響力來進行活動的制造與創新,這個前提是你得品牌在相對受眾,或者是在廣泛大眾中已經具備了絕對足夠的影響力和價值。例如可口可樂、摩拜單車等,他們擁有了巨大的粉絲基數和用戶,一單開展活動,自己的品牌價值就具有撬動能力。
第二級別是和具有影響力的媒體組織在一起,例如很多品牌去和咪蒙這樣的大號進行合作,通過聯合發起活動或者是植入廣告的模式來實施推廣和宣傳。
第三級別就是社會熱點營銷的運用能力,做的厲害就是新世相、杜蕾斯,玩的讓全世界都側目和作為經典;玩的不好的,是99%的企業,因為只做了熱點借勢營銷,但是想成為巨大紅利流量的受益者,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逃離北上廣』顯然是屬于第三級別和第二級別的混合成分;新世相已經擁有了『逃離北上廣』這個社會熱點的商業化與活動化能力,其他優質的品牌和明星在這個平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熱心參與者的幸運兒成為活動的承載模式,然后我們一群圍觀群眾的流量與關注都被吸引過來了。這種復合型的新媒體事件營銷玩法,已經變成了專業化的品牌機構和品牌廣告主共同打造的商業盛宴。
知名音樂人張亞東參與此次『逃離北上廣』
2、要明白理解新世相『逃離北上廣』活動成功的邏輯
新世相策劃的逃離北上廣活動,能夠獲得巨大的社會關注和事件營銷成功的背后邏輯是什么呢?
第一是整個社會,尤其是一線城市中產階級和白領階層,對于北上廣生活的敏感度,以及社會媒體和大眾廣泛關注度。這是奠定這個活動能夠第一時間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們換一個話題來做同樣的活動,我相信不可能起到這樣的好的效果。
第二,就是這個活動完全貼近和擊中了社會人群的需求,逃離北上廣已經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真正能夠成為自己在短時間內變成自我真實生活狀態的一種行動。只要你敢參與,只要你足夠幸運,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享受到這樣的一次福利。如此好的福利,如此好的生活憧憬,怎么不能夠激發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呢?
第三,此次活動當中所動用的各種資源成為成功的重要保障。在這場活動當中,我們不僅僅看到了大量的品牌贊助商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新世相已經是以一個新媒體大號的方式進行宣傳,他的粉絲已經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和活躍度。此外,最最重要的是,新世相非常聰明的和很多明星站在了一起,這樣的影響力,怎么能夠不引發關注呢?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三個成功邏輯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這項活動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再具備優勢。『逃離北上廣』的標簽,也很難完全被人們在認知上歸屬于新世相。
滴滴也成為『逃離北上廣』的品牌矩陣
3、鞏固和不斷升級熱點營銷,才能構建品牌價值的護城河
馬云為我們創造了雙11的熱點事件,此后在每一年的雙11活動當中,我們都會發現,阿里都在不斷的增加活動的力度,在宣傳領域、活動的投入等等,都在不斷的持續性快速增加,甚至為此還衍生出了雙11晚會的文化活動。到了今天,我們可以承認在雙11這個事件營銷中,淘寶和天貓基本上占據了人們心智上的絕對優勢,京東等其他品牌最多也是借助這個熱點進行分庭抗禮的競爭。
與去年相比較而言,新世相的這一次的逃離北上廣的活動,在很多層面上都進行了很大的升級,尤其是在商業化的表現上已經成熟了很多,在推廣方面更是做足了功夫。另外逃離北上廣這項活動也在做很多的創新,根據公開的資料,逃離北上廣的IP化打造正在進行中。
『逃離北上廣』正在IP化
這就是進行新媒體事件營銷中,所有新媒體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狀,要想保持和鞏固自己的優勢,建立品牌價值的護城河,就必須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更好的去維護已經打造的品牌化現象,并且不斷的通過增加投入、進行內容和表現方式上的創新來維持優勢。但這一點卻是絕大多數企業在進行事件營銷中所忽略的,大多數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撿一個丟一個,根本沒有辦法形成自己在新媒體上的影響力和品牌活動。
4、蹭一蹭,不進去,99%做熱點營銷品牌都沒得到什么好處,需要的是學習和思考
在北京霧霾最嚴重的時候,一大批的口罩、空氣凈化器、健康保健品一擁而上,哄搶流量與公眾關注。而知名的公眾人物、大明星也都通過這個事情來不斷的說話,媒體們也進行不斷的炒作。就這樣,我們全社會共同合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熱點。我相信只要北京的霧霾還存在,這樣的事情就會被不斷的拿出來說。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這這個霧霾現象目前尚未被什么品牌能夠轉化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內容,可能是全部都被包含進了『逃離北上廣』吧。
我們現在看新世相策劃的逃離北上廣的活動,為什么能夠成功成為其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因就是,他們不僅僅只是在說,而且努力的組織各種資源和創意去做,去落地去實施。一旦實施成功,就成為對這種現象最具有標志性的詮釋。
而反觀市場上的其他品牌,為什么他們做熱點營銷根本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影響力和效果呢?我用六個字來總結,就是:蹭一蹭,不進去。
我們看到一旦出現社會熱點,大部分的互聯網品牌和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都會進行熱點的借勢。但主要就是做一張主題海報在朋友圈、微博上進行發發一發,然后在社交媒體上參與一下討論和互動。最認真的就是靠著這個熱點再寫一篇微信的文章發一發。在新媒體已經運作如此成熟的條件下,在熱點營銷流量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想靠這些方法就能紅?太難了。
所以與其大家都在各自的角度去觀察、評價新世相策劃的『逃離北上廣』第二季活動,不如我們潛心下來,認真分析其價值和可取之處。這兩年來,還沒有太多的新媒體活動,能夠與『逃離北上廣』活動所制造的影響力和轟動效應相比較。如此成功的活動,看衰或者是看扁都不可取。最重要的是看到本質、看到優勢、看到創新和變化。
認可別人并學習,要比總異想天開的講自己的批判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