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1-萬維鋼精英日課第一、二課學習筆記

一、第一課-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顛覆認知的一句話:過去的失敗經歷對未來的成功一點幫助也沒有。一個一直失敗的人,將來最大的可能性也許是習慣性地再次失敗,還不如新人。

上述這句話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如果一個人失敗過,那么成功的信心就會被打擊,因為被打擊,或者不斷的打擊,即使距離成功就差臨門一腳時,曾經的失敗經歷也不會讓其去踹這一腳的,因為,習慣性失敗的思維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固定了。不過,既然這個失敗者知道它將面對失敗的結果時,為什么還在不斷的去嘗試失敗呢。我的想法是,他還是想成功一次,同時,他也在不斷的總結經驗,避免一些誤區,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太篤信自己可以輕易取得成功。所以,我的感受是,成功者與失敗者存在差距的方面就是是否具有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就是在快放棄的一刻,還能讓你向前邁出一步。

文章中的第二句話:我的失敗不是我的成功之母,別人的失敗則是我的成功之母。這句話的道理在于:我們可以從別人的失敗中獲得反饋,進而指導我們的實踐行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我們成功時,我們向內總結經驗,當我們失敗時,我們向外推卸責任。向內總結經驗可以提升我們自己,向外推卸責任讓我們無法了解我們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所以,這也是文章標題所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這二者的核心即是成功給予了我們自身有效的反饋,失敗給予我們的是無效的反饋,關于反饋的有效與否,關鍵在于反饋是針對行為還是個人,如果針對個人,大部分情況下,人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如何維護自身上面,所有的反饋全部被擋了回去。而針對行為的反饋,人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在行為上,這當然可以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專注于什么,才可以獲得什么。

此外,文章中提到,最好的失敗是沒有人看見時的偷偷跌倒,這是你刻意而為之的行為,也是以自己想獲得的反饋為前提的“跌倒”。另外,因為沒有外部評價機制對你的“跌倒”進行評價,所以你的內部反省機制也會啟動,這樣及時有效且刻意為之的自我反饋即為有效反饋。

二、第二課-哪怕你兢兢業業干活大部分工作也被浪費了

多任務切換看似節省時間,實則是對時間是最大的浪費,因為切換任務的時間遠超完成任務的時間。所以,一次去做一件事,并在做的時候講這件事做完,這個做完并不是僅僅指工作完成,而是指完成后的工作所指向的結果是什么,明確結果后,就將這個結果實現。除此之外,人們做事的方法是符合“路徑依賴”原則的,即你做一件事情的效率以及指向的結果,都會沿著以前的路徑展開,對了,就會一直對下去,錯了,這個錯誤將會越積越多。所以,最好一次就做對,把這個起點給打好,最起碼可以避免不會錯的太離譜。

總之,每次只做一件事,并追求把事情做完,且要一次做對,就可以將自己時間的效率和價值全部提高,那么你的兢兢業業才不會被浪費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發刊詞|精英的見識和我們的時代 精英vs普通人 001智慧與見識:人和人智商并無太大差別,呈正態分布。但成就(一系...
    朱筍筍閱讀 1,060評論 0 2
  • 中午吃得多,加上沒怎么活動,晚餐準備就不吃了,正好減減肥。刷著朋友圈,看看八卦新聞,時間飛快,在快九點的時候,還是...
    28583d31fbd4閱讀 356評論 0 0
  • 現在還記得,小時午后躺在老家的墻上,看天上厚厚的云朵飄過,天藍的純粹而深邃,躺著躺著就進入了美好的夢。這是家鄉獨有...
    嘿別叫我老關閱讀 448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