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李笑來老師,是因為他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然后就開始關注李老師的公眾號。
李老師在羅輯思維上的得到有一個付費閱讀欄目《通往財富自由之路》199元一年。習慣習慣免費的我,對付費閱讀還有抵觸,所以也就拖延了一陣子。
只是我記得當時,我有一個改變,突然覺得發紅包給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錢不一定要積在自己手上。錢要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錢要讓我們提升生活品質,錢要能夠給我們更多的幸福感。發紅包給自己喜歡的人,會覺得很開心。
開心,是一件有錢也買不來的東西。
如果沒有讓你心動的物品,就沒有購買欲,因為一般的物質沒辦法帶給自己滿足。那么,自己孜孜以求的是什么呢?在一般的物質無法給予自己很深的滿足之后?
想通的道理,到真的執行,真的把錢花出去,其實,還是不斷有反復。
道理這東西,說再多也沒有用,貌似理解了卻實際上左耳進右耳出是最普遍現象。踐行,才是改變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道理去做,看似簡單,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可做到的人,就必然已經升級更新,甚至脫胎換骨了。
珍妮特.溫特森在《時間之間》說:改變一生只需要那么一點點時間,領悟那改變卻要耗費一生。
很多道理,我們沒有去踐行,很可能,是我們并沒有真正認可這個道理,沒有看清這個道理背后的邏輯。甚至不懂得如何去踐行。
李笑來老師說:大腦升級靠踐行——錢這東西,你賺得多與少,快與慢,取決于你的效率;再準確一點,就是你的“系統效率”;再深入一點,就是你的“思考質量”,因為行動永遠是思考引發的。再大白話一點,就是你的觀念若是不進行升級,你的思考質量就不可能提高,你的行動就不會有足夠的效率。于是,結果不言而明。
在大多數重要的節點上,道理這東西,之所以最終會再少數人身上發揮作用,并不是因為它在傳遞的時候不足夠清楚,并不是因為大家都沒有聽懂……而是,因為最終只有極少數人執拗地、徹底地、不折不扣地按照道理行事。
而關于“錢”的道理也一樣。
財富自由,大概是我確切知道的,曾經明確有過的夢想。當然也一度放棄了,知道自己賺不了那么多錢。是不是就甘于在一個崗位上一直到老,歲月靜好。
我有沒有過恐慌?因為世界總是在變,工作會不會也會有變動呢?我的能力是不是可以足夠支撐我的生活,如果離開了這個平臺?我可以過得更好嗎?很多問題,是經不起拷問的。
所以,當有一個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訂閱專欄出現的時候,在我想通了一點點施比受有福的道理以后,我就下單了。
李笑來老師說,絕大多數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如果我們腦子里沒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腦子就傾向于不去想那個事情;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里空缺某個概念,那么整個民族就傾向于從未想過那個事情。
如果我們想要財富自由,就要想明白它的定義。
維基百科財富自由:你無須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必需至少等于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渴望達到的狀態,如果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退休或其他各種名稱。
什么是財富自由:所謂的個人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所以,我們每個人做的所有奮斗的本質,都是讓自己出售的時間單價更高。而提高時間單價的方法,除了提高自己的時薪還有就是想辦法把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份。寫書、做平臺、賣版權……
財富自由不是終點,只是通往終點過程的一個里程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