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達南京的那天,南京正好下著多年來最大的一場雨夾雪。
很意外,今年看過最大的一場雪竟然不是在青海,而是在南京。
吃過午飯后,猶豫了很久是要待在酒店看電視還是出去逛逛。
最后還是撐著傘出了門,因為總覺得這場大雪肯定是這座城市在無聲的歡迎我的到來。
走的時候有朋友建議我帶把傘,恩,雖然我帶了太陽傘,但至少還算幸運。
出去正好遇到了去中山陵的景區公交,于是沒有猶豫的上了車。
兩邊原本光禿禿的樹木枝椏落滿了雪,頓時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路很滑,所以景區也沒有觀光車,只能一步步小心的走。
后來遇到了一對年輕的小夫妻,問我說能不能幫他們拍張照,我欣然答應。
然后開始搭伴一起走,在交流中才知道這是他們的蜜月旅行。
女孩在新疆,男孩畢業后做了援疆志愿者。
一個出版社編輯,一個記者。一路恩愛的不得了。
從新疆一路至此,南京的下一站是蘇州,完了以后回家過年。
后來斷斷續續也聊了很多,臨別時留了聯系方式,他們很熱情的邀請我去烏魯木齊,我說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再相見,不過一定會有那么一天。
中山陵腳下,四百級臺階。
訓練新兵的活動在此舉行,迎著冷風,和著雨夾雪。
最快的兩分三十秒一個來回。我們爬到上面時那些兵哥哥已經跑了三個來回。
山頂上站著的很多游客給他們喊加油,為他們鼓掌。
正如雙眼所看到,身體能感覺到的一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簡單容易的。
大多數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著。
后來在山腳下和那對小夫妻告別,獨自走進景區的一間茶館點了一杯喝的然后坐在靠窗的位置看雪。
雪越下越大。我很專注的看那方土地,從午后到黃昏。
坐著的時候我想了很多,想了生活,想了旅行,想了過去,也想了未來。
雖然還是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大多時候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
一直在努力向前,迎著光芒和希望。
下山的時候天色漸黑,路越發的滑,只能小心再小心。
有時候人很奇怪,總是有很多要求而且非常不滿足。
可時候在寒冷和疲憊里只要用一杯熱咖啡便能被治愈。
第二天一早去了總統府。
這里大抵也有很多故事吧。
我看到陳列的老照片上的大門和我走進去時的一樣。
不知道現代人完善了多少,但還是能感受到那種氛圍。
走過院子,穿過長廊,和著鞋子踏在木地板上發出很有節奏的“鐺鐺”聲。
看過去的老照片,想象這里的從前。
有政治、有愛情、有光明也有黑暗。
園子里的景色倒也十分雅致。
草地上有堆起的雪人,枝頭有含苞待放一絲紅色的臘梅,曲折的中式風格的園林,西洋式的建筑。
期間,有人工池塘假山和小橋的那一段路我走的很慢。
因為一直在想象蔣介石和宋美齡散步的場景:
或者是在春日的晨起中,或者是在夏日的晚風里,或者是在秋日的晚霞下,或者是在冬日的午后間。
彼此攙扶著,叫著達令,說一些天氣、身體狀況和家長里短。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宋美齡最愛的樹是法國梧桐,而為討美人歡心,蔣介石不遠萬里運來樹種,在整個南京種滿了梧桐。于是,我所踏的那方土地,那座城市,都因為法國梧桐多了一絲浪漫。
曾經去都江堰的時候拍了夜晚南橋的景色發給朋友,我說這里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像極了秦淮河。
然后又補充說雖然我沒有去過秦淮河,但大抵她當時在我的想象里便是這樣的。
絲竹管弦又雅致,來來往往形形色色人。
但實際上的秦淮河要比我想象中的更安靜、更有江南韻味。
煙雨里的秦淮河,霧色氤氳,像極了它濕透了的心。
黑色的瓦白色的墻青色的石階,靜謐的江南水鄉。
那里曾有不計其數的文人騷客寫下了流傳萬古的詩歌,曾有多少名門望族,商賈云集、畫舫凌波。
數不清的文人才子留戀其間,對酒當歌,醉在溫柔鄉。
“六朝鶯鶯金粉地,金陵皇皇帝王州。
秦淮河里胭脂凝,才子佳人話不清。”
后來去看了江南貢院,江南最大的一個科舉考試的場所。
驚喜的是遇見了烏衣巷,并且背過無數遍的劉禹錫的那首詩便在此地。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這里早已被商業化,變成各式各樣吸金的工具。
然而我還是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
那樣的盛世早已不在,而過去也肯定如現在一般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后來還去了明孝陵,就是朱元璋的墓地所在。
有個歷史是講古人為了表達對朱元璋的尊敬,所以騎馬到達如今叫做下馬坊的地方,便會下馬恭恭敬敬的走到明孝陵。
我看到了佇立百年守護古墓的神獸,我也摸了很多石像、城墻。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就是很想去觸摸,中山陵的臺階、夫子廟的雕像、烏衣巷的墻壁、秦淮河的建筑。
大概是從心底里覺得肢體所感受到的會比雙眼看到的真實。
實際上我所觸碰過的那些城墻、建筑、石階、雕像都沒什么溫度,冰涼的只想讓人縮手。
但內心很飽滿啊,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為這些東西而動情。
經歷了多少年的風吹雨打,經歷了怎樣的世事滄桑,我一想到這些就會感動的落淚,那一刻我的心里是滿的,沒有矯情。
因為認真地走過,因為用心的感受過。
從明孝陵出來以后我站在山上看日落,因為游客很少所以周遭沒什么人。
靜靜的,很美。
我站的土地下有片湖,因為日落與我相隔太遠所以湖面并沒有波光粼粼。
但好在都是我很喜歡的樣子,靜謐又安詳,像極了我那顆動情的心。
湖對面是坍塌了的城墻,很長一截,沒有修補,但是坍塌的那一段已經被鋼鐵連接起來修了一段現代化的路,后來才得知那是因為二十年前南京城的大雨,矗立百年的城墻沒有挨過那段淅瀝瀝的日子。
雙手放在嘴邊卷成筒狀學電影里的樣子大聲喊說,南京,你好啊。
直到周圍又寧靜下來后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其實去南京的還有一個目的是去看望一對老夫妻。
相識爺爺奶奶與初二去格爾木的火車上,也算是緣分,這么些年竟也一直斷斷續續保持聯系。
下午和爺爺奶奶一起吃了飯,晚上被邀請去他們家坐坐。
奶奶很熱情,拿出了很多照片給我看,從他們年輕到古稀之年,從工作生活到旅行。
一張一張,都是故事和光陰。
最后還有幸看到了爺爺奶奶二十歲、十九歲的時候的照片,從眉眼間還能看出來過去的影子,但實際上五十年的光陰一晃而過,小的時候寫作文最喜歡拿“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作為開頭,如今我雖還不夠蒼老,卻已然能感受到歲月的消逝和無情。
最后一天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氣氛很沉重,來往的游客都很嚴肅。
從前在課本上寫到這些歷史的時候只是覺得不可思議和震驚,而在感受那些歷史的時候覺得異常的悲痛。
小的時候老師們總說,紅領巾是革命烈士的獻血染紅的,總是不以為然。
但在那個時候我真切的感受到身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光是和平,就已足夠幸福了。
那些前仆后繼、奮戰浴血的前輩們值得被賦予最崇高的榮耀和緬懷。
看很多老照片、敘事故事、歷史資料、場景再現時鼻子一直酸酸的,幾近落淚。
一面為逝去的生命默哀,一面感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是出館是墻上的大字,簡單又深刻。
最后很榮幸的趕在南京長江大橋全部封閉之前去看了一眼。
小學課本上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形象一直印在腦海。
而大橋下的長江沉穩、莊重。
而我很幸運,在它即將全線封閉維修之前去遇見它的雄偉,觸摸它的歲月,感受它的歷史。
下午和爺爺奶奶告別以后,在茶館坐著喝茶聊天曬太陽發呆。
在南京暮色將至的時候離開,火車站對面就是美麗的玄武湖,華燈初上,我站在湖邊,晚風吹亂了我的頭發,我帶著思念和感激眺望這座城市,默默的在心里說了很多聲謝謝和再見。